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注册免费发布
货源分类
17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华强北手机货源 >  天气衍生品“抢滩登陆”:多家期货交易所探索风险管理新格局 35个“期货”背后的“破圈”之路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天气衍生品“抢滩登陆”:多家期货交易所探索风险管理新格局 35个“期货”背后的“破圈”之路

发布时间:2024-09-18 16:28:09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天气衍生品“抢滩登陆”:多家期货交易所探索风险管理新格局 35个“期货”背后的“破圈”之路 

天气衍生品“抢滩登陆”:多家期货交易所探索风险管理新格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 广州报道

当前,天气期货正在成为各大期货交易所争相抢滩布局的新赛道。近一个月内,广州期货交易所与郑州商品交易所都在气象期货研发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近日,广州期货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广期所联合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正在积极开展光伏气象指数编制,后续有望推动相关期货产品上市。

无独有偶,5月3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索“期货+气象”业务模式。

记者采访多位期货行业相关人士和分析师,均表示了对天气期货上市的期待。早在多年前就有业内人士提出发展天气衍生品,但迟迟未有中国版“天气期货”。目前来看,天气衍生品的研发工作正在步入新的阶段,未来有望帮助相关企业有效规避风险从而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

有望破解“靠天吃饭”难题

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极端天气事件是未来10年内影响最大的风险来源。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和严重,暴雨、洪水、高温、极寒、飓风和干旱等极端天气,正给人类经济社会带来极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市场对天气风险管理的需求。

事实上,很多行业都可通过天气期货来对冲风险。海外经验表明,农业、电力行业,能源行业,饮料行业,建筑行业,旅游行业均有使用天气衍生品的潜在需求。

例如,在某个夏季,长江流域的温度异常凉爽,可能导致企业和居民的用电需求下降,从而影响电力企业的销售量。类似情况还有,在一个异常多雨的季节里,可能会对依赖阳光和良好天气的拉斯维加斯旅游业带来灾难性影响,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受到沉重冲击。在这些情况下,天气期货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以对冲不稳定的天气风险。

以农业领域为例,《中国气候公报(2023)》显示,2023年全国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5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306亿元,急需天气指数和相关衍生产品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在国外,天气期货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99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开发上市了天气期货合约,CME的天气指数期货包括日温度指数期货、制热日指数期货(HDD)、制冷日指数期货(CDD)、制冷季节指数期货(SCDD)和制热季节指数期货(SHDD)等等一系列天气指数期货,上市推出后不久便迅速发展,这些期货对于能源公司尤其是那些涉及供暖和空调的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2001年,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LIFFE)也推出了天气期货合约。2003年到2005年,天气期货的规模不断扩张,日本的东京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TIFFE)也开展了天气期货交易。

到2007年,CME推出了飓风期货(Hurricane Future)和降雪期货(Snowfall Future)等其他品种的天气期货。天气期货交易量一直比较低,目前也只有以CME为代表的少数几个交易所开展交易,但2021年之后,在气候变化日趋剧烈、能源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天气期货成交量节节攀升。

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认为,“现在这些天气期货品种的交易都非常活跃。成功的经验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即时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完善清算中心,三是完善做市商制度,四是培育市场参与者,五是创新产品设计。”

回到国内市场,早在2002年,大连商品交易所便以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区天气变化为基础,开展天气衍生品研发工作。并在2005年完成与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

2022年9月,大商所与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合作编制的日平均温度指数(DAT指数)、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CAT)和月度制热(HDD)/制冷指数(CDD)正式发布。其中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CAT)反映某月累积平均温度,主要服务于农业、运输等行业;月度制热(HDD)/制冷(CDD)指数反映某月对供暖/制冷的需求情况,主要服务于供暖、空调制造及零售、电力及能源业等行业。

有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目前除针对灾害的保险之外,基本没有能够合理应对天气风险的金融工具。但是,针对常见的气温过高、干旱、暖冬等高可能性、中低风险的非灾难性事件对产业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却难以赔付。”

中信建投期货首席研究员田亚雄表示,“发展天气衍生品有助于企业积极管理天气风险,提供更为丰富的风险管理策略,减少天气带来的潜在损失,也可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把握合适的市场机遇。此外,天气衍生品可以规避保险自身的管理成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

创新衍生品模式 服务产业新路径

尽管目前还没有天气期货成功上市,但从去年开始,已经有天气衍生品服务产业发展的实践案例,大商所“温度指数”已经迈出从指数发布向衍生品实践运用的第一步。

2023年7月,广东多地持续受到高温侵袭。为了帮助当地水产养殖户应对高温天气造成的减产损失风险,中国人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和中泰期货等合作,在广东推出了“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创新产品,该产品挂钩“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的广州站日平均温度指数。

在该产品运作过程中,保险公司将赔付风险通过场外衍生品转移给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将承接的风险再通过场外衍生品转移给因温度上升而获利的空调销售企业,从而实现了逐层风险转移的闭环。

养殖户的高温收益受损风险、保险公司的超额赔付风险、空调经销企业的低温收益受损风险都被有效转移。目前,产品已运行完毕并实现理赔,参保水产养殖户的养殖收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2023年12月,大商所支持招商期货挂钩“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推出了落地广东的“寒潮指数天气衍生品”和落地湖北的“寒潮指数农业保险+天气衍生品”,用以规避寒潮低温带来的售电企业电力采购成本上升风险和发生冻灾时茶叶种植户的减产风险,化解了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所面临的极端天气风险管理难题。

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高级工程师齐丹指出,温度指数作为天气衍生品的标的物,可服务于对天气高敏感行业的天气风险管理产品设计。

齐丹认为,“以农业天气风险管理体系为例,天气保险、巨灾债券和天气衍生品都是非常成熟的天气风险管理手段。除传统的农业领域外,天气指数的服务对象还涵盖了能源、交通、建筑等多个行业,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转移或稀释天气风险,把天气风险分散给更有能力或意愿承担风险的企业。”

参考国际经验,全球目前最活跃的天气期货是CME的天气指数期货,具体包括取暖度日(Heating Degree Days)HDD指数期货,制冷度日(Cooling Degree Days)CDD指数期货,取暖季节指数期货(SHDD)和制冷季节指数期货(SCDD),吸引了包括农业、能源、电力行业,管理基金,对冲基金等的参与。以取暖度日和制冷度日指数期货为例,其衡量的是欧美国家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强的城市的日均温的异常程度。

近年来CME相关衍生品的交易量不断攀升,截至2023年末,未平仓的天气期货及期权超过17万份,是2020年12月的六倍之多。

我国作为受天气状况影响巨大、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天气期货可以增加相关产业对天气风险的对冲工具,增强其风险管理能力,帮助相关企业有效规避风险从而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

田亚雄认为,发展天气期货还可以拓宽投资渠道,引导资金支持实体。天气衍生品可以增加市场的交易品种,拓宽投资渠道,并且可以吸引资金分散农业、旅游业、能源行业、制造业等实体企业所面临的天气风险,实现金融支持实体发展,提升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此外,上述行业相关品种的期货也可以与天气期货进行对冲套利,进一步丰富市场的标的选择。

推出新能源产业相关天气期货

目前,国内针对天气的风险管理工具较少,特别是缺乏服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抓手。国际上已有较为成熟的温度指数期货,国内正在探索相关期货品种。但是,从设计要点看,国内外更多是服务种植、养殖、畜牧等传统产业,对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关注较少。

例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温度指数的城市选择标准为经济发展程度、人口密度和能源消耗水平等;大商所发布的温度指数则纳入了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和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两者分别是小麦和大豆等农作物的主产区。上述城市样本的选择标准并不适用于发电企业。因此,推出针对性的天气指数期货,切实服务新能源发电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田亚雄表示,“天气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完善的金融体系下对另类风险的新探索,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天气指数等相关基础。虽然现在发行天气期货条件还不完全成熟,但可借鉴已有的CME等天气衍生品合约的交易和结算制度,进一步完善天气期货的制度设计,顺应市场化手段进行风险管理的趋势,推动我国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发展。”

纪元菲表示,目前交易的天气衍生品主要基于气温、霜冻、飓风损害、降雪量和降雨量这五种指数。广期所推出的光伏气象指数期货不仅可以为光伏产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相关气象指标也将为农业、旅游业、保险业、甚至建筑及交通等相关产业提供间接的天气风险管理工具。

除了光伏气象指数以外,风电产业同样高度依赖天气条件,特别是风速和风向。推出风电气象指数期货,可以帮助风电企业规避因风速、风向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可以考虑研究水电气象指数,可以帮助水电企业更好地管理因降水和径流等气象因素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

华泰期货分析师白旭宇也认为,除了光伏气象指数,还可以考虑推出以下新能源系列气象指数,包括风能气象指数、水能气象指数、生物质能源气象指数、综合新能源气象指数等,以综合新能源气象指数为例,即综合考虑多种新能源资源的可利用性,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评估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整体运行状况,基于各类气象参数,预测新能源电站的发电量,为能源调度和市场交易提供参考。

他表示,“推出这些新能源系列气象指数的原因在于,每一种新能源都与特定的天气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开发针对这些特定条件的气象指数,可以帮助各个新能源行业更有效地管理和降低天气相关的商业风险,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35个“期货”背后的“破圈”之路

期货日报

“全面实施期货+战略。坚持产业需求引导,聚焦期货+经营主体、期货+实体产业、期货+对外开放、期货+枢纽经济、期货+绿色金融、期货+人才培育六个方面,把期货业打造成为郑州的特色优势产业……”在9月8日举行的2023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主论坛上,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何雄在短短几分钟的致辞中,一连说出了35个“期货”。

这35个“期货”,是过去一段时间郑州市政府与期货行业合作不断深化的最好注脚,也是期货行业不断“破圈”的生动诠释。

除了连续多年同郑商所、芝商所一起主办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外,郑州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支持期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8月,郑州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期货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实施“期货+”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1个目标”,聚焦“2条主线”,突出“6个重点”,意在助力郑商所优势再造,提升期货创新能力、辐射服务能力和“郑州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今年6月,又出台了《郑州市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研发上市新期货品种,推进更多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不断拓展与境外交易所的合作;推进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建设;持续办好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

如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已成为立足中国、辐射全球的国际期货和衍生品行业交流平台,成为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国内外期货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领袖齐聚一堂,纵览国际风云的变幻,探寻产业兴旺的密码,品读乡村振兴的画卷,把握行业跳动的脉搏,为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蓬勃活力。

放眼全国,不仅是在郑州,在上海、在大连、在广州,甚至在没有期货交易所的众多城市,可以看到,地方政府支持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政策措施这几年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与此同时,关注期货市场创新发展与功能发挥的主流媒体也越来越多。

期货行业的客户群体,遍布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要想真正让“小行业”发挥出“大市场”应有的作用,“破圈”是必由之路。

近年来,为建立公众对期货市场的正确认知、塑造良好行业形象,期货行业主动加强与主流媒体、地方政府、现货管理部门的沟通合作,加大对期货市场功能作用、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案例的宣传推广,让相关部门、企业公司、社会公众认识到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可以说,期货市场的“破圈”之路,也是自身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深度广度的发展壮大之路。

不过,应当正视,早些年期货行业的风险事件给公众留下了不良印象,期货市场的负面评价如今还时有出现。舆情稳,是期货市场稳中求进、更好服务经济稳增长大局的关键一环。全行业要继续对舆情管理充分重视,积极主动正面发声,营造良好的社会预期,展现真实完整、可爱可信的期货市场的形象,持续走好期货市场的“破圈”路。

责任编辑: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热门阅读排行
© 17货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