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注册免费发布
货源分类
17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华强北手机货源 >  科创在乡村 转化成产业 重庆科技成果转化,薄弱在哪儿?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科创在乡村 转化成产业 重庆科技成果转化,薄弱在哪儿?

发布时间:2024-09-20 12:25:23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科创在乡村 转化成产业 重庆科技成果转化,薄弱在哪儿? 

科创在乡村 转化成产业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科创在乡村 转化成产业

团队开展芒果种植技术培训。 (受访单位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登成

7月19日,在2024贵州·望谟芒果文化节上,经现场称重、评甜度测试和口感品尝,油迈乡纳王村芒果种植户岑南生种植的“金煌芒”以单个芒果5.4斤获得今年的“芒果王”称号。

“这已经是我们合作社连续两年收获‘芒果王’。”从芒果种植“小白”到依靠芒果产业增收,岑南生说,培育出高品质芒果,既要凭借优良的品种,也要依靠精心的管理,更离不开农科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

作为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在望谟县发展的首批芒果种植户,2014年,岑南生大胆拿出20亩土地开始试验试种,并稳步发展逐渐扩大产业规模至60亩,如今芒果种植每年为他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

2009年,热作所望谟科技示范园正式获批成立,科技示范园依托望谟优良的气候特点,开展特色热作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良种苗木繁育、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等,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技术培训与咨询,提高地方农业科技水平,带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

“望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无霜期高达339天的气候优势和砂页岩的土质特点十分适合种植芒果。”热作所望谟科技示范园主任张正学在前期试验种植后发现,望谟芒果比广西芒果成熟晚,较四川攀枝花芒果成熟早,有15至20天空档期,对于产品销售利好。

推广之初,村民们抱着怀疑的态度,全县仅推广种植700亩。

2015年,8个精心培育的优良品种集中亮相、邀请收购商上门现场交易、示范农户分享种植心得,一场芒果产业观摩会彻底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免费全程技术指导,种子、肥料不用掏一分钱,代管三年,等到产生效益再交到村民手上。”面对热作所专家提出的优厚条件,不少村民心动,陆续加入种植行列。截至目前,已在全县推广种植超10万亩。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热作所成立了芒果香蕉创新团队,开展芒果、香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遗传多样性分析、适应性评价、新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等工作,用技术引领产业振兴。

目前,团队从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引进收集保存芭蕉种质资源科3个属40余份,芒果种质资源60余份。先后筛选金粉1号、金煌、台农等多个适宜性栽培品种在贵州产区进行示范推广,推广香蕉种植16万余亩、芒果种植20余万亩。

此外,通过开展杂交育种研究工作,筛选到多个优势杂交组合,自主选育黔山芒新品系9个,参与审定国审品种3个,“黔山芒2号”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团队围绕贵州芒果产区立地条件、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形成贵州山地芒果、香蕉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治、果园轻简化栽培等技术10余项,并在贵州芒果、香蕉产区推广应用10万亩以上,使贵州芒果、香蕉产量提高10%以上,优质果率提升15%以上。

围绕贵州芒果、香蕉产业发展需求,团队成员与主产区望谟县、册亨县形成结对帮扶,每年派出15人参加望谟、册亨科技特派团、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带。近5年来,累计开展技术培训4000人次以上,培养科技示范户150余户。

发布于:北京


重庆科技成果转化,薄弱在哪儿?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石青川 | 重庆报道

身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重庆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并不低,2020年全年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526.79亿元。2021年又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投资283.6亿元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八大项目。但近几年孵化出的能走向资本市场的本土高科技型企业却并不多,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成为重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补足重庆市科研基础设施的短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但重庆科技成果转化依然困难

2月24日,重庆伯侨科研董事长杨梅正在昆明紧锣密鼓地对团队部署着仪器调试、材料分发等工作,他们正在筹备下午的科技成果评价。用杨梅的话来说,这次的重金属检测技术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所有流程不能有误。作为一家在重庆土生土长的科技公司,却远赴昆明进行科技成果评价,为何不在重庆本地进行?杨梅似乎有些无奈,她回避了这个问题。

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重庆也具备科技成果评价的能力,但可能部分企业对于这方面未能得到有效的信息或相关技术需要被异地引进等。

记者在走访重庆科技研发型企业时,还发现另外一个问题。

重庆晋豪美耐皿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秸秆回收压制器皿的业务,在如何高效回收利用秸秆方面需要投入不少研发资金,但其法定代表人屈朝辉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公司全部自投,从来不需要外面的投资。重庆宇洁环保主要从事垃圾处理机械制造,在垃圾处理如何减小污染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科研投入,其总经理文宇同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公司没有外部投资介入,科研经费全部由公司自己承担。是不缺钱还是赚够钱才敢做研发?

在科研投入方面外部投资介入少,重庆企业对于科技成果的操作方式也反映出重庆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可能存在一定短板。

从政策上来看,重庆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并不低。过去两年是重庆科技成果转化重量级政策集中出台的时间段,重庆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20年重庆修订出台《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在加强科技成果供给、强化成果转化激励、健全转化服务体系、加强要素资源配置、加强政府协调统筹等方面下功夫,在地方性法规层面率先规定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内容,为全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法治保障。2021年出台《重庆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围绕成果赋权、成果供给、要素集聚、便利化服务4个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24项具体解决路径,明确工作措施,细化工作程序,着力疏解重庆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的现实堵点。

而今年1月科技部还致函重庆,支持建设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是“十四五”以来科技部批复的第3家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区,成为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和辐射源。

从政策上不难看出,服务体系、资源配置、法治保障等方面均有涉及,甚至在2021年的政策中事无巨细地列出了转化程序与解决路径。从这个角度看,重庆科技成果转化的困难似乎不在于政策。

科技成果转化基础哪个环节薄弱?

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重庆科技研发基础薄弱最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重庆科研机构与人才的短缺。据统计,截至2021年7月,重庆有高等院校74家,“211”工程大学2所。而优质高校数量的短板也造成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与产业实际技术需求还有距离。根据2020年教育部统计数据,重庆高校专利转化率为2.7%,低于上海(5.1%)、北京(4.6%)、四川(2.9%)。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重庆市高校中专利作价上千万元的仅有重庆理工大学“纳米时栅”系列技术(1亿元)、重庆医科大学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技术(1485万元)和西南大学的“东莨菪碱”项目(1000.77万元)。

除了高校,科技转化机制也存在资源短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技术转移联盟重庆牵头人李晓林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重庆之前在科技成果转化基础方面薄弱,除了高校外,技术转化人才与信息统筹平台均需加强。

重庆宇洁环保总经理文宇也有同样的感受。文宇几年前准备发力垃圾处理中的垃圾渗液问题时,在与科研机构的对接方面着实费了好大力气。文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19年以前,公司是自研技术,但是自研技术最大的难题就是科研人员,民营企业自己很难培养出在科研方面有顶尖技术的人才。所以2019年,文宇开始寻求与科研机构或高校合作。

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科技成果转化领域需要有高水平技术经理人和技术经纪人,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综合技术知识,还要对市场趋势有一定的敏感度,同时要具备掌握商务运作、产品交流等能力。重庆目前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数量不足。比如,作为技术转移人才重要组成部分的执业专利代理师仅有346人,远低于四川的766人、上海的1516人、广东的2659人、北京8403人。

记者从多家有合作科研点的中小企业获悉,其高校合作团队的寻找方式均为通过朋友圈层进行互相介绍。不少企业由于不了解该如何与科研机构合作,担忧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就只有请相关机构作为顾问的方式来进行自研。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

信息平台建设如何解决问题?

李晓林说,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方式没那么复杂。以技术顾问的形式来进行技术指导是最基础的方式。但更多的应该是企业出钱机构研究,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互相商谈的模式,“既可以企业机构共享知识产权,也可以企业根据市场效益对知识产权进行买断,甚至还可以让科研团队算作技术入股共享成果”。

而如何与合适的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最后达成共赢,正是不少企业需要得到帮助的地方。这也是重庆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负责的“易智网”创立的目的,该平台的搭建即是在尽力补足这方面的人才培育、机制搭建等基础建设。“在此之前,重庆是缺少技术转移对接平台的。”

除此之外,重庆科技局也向记者透露,重庆正在多维度解决这方面的短板,除了孵化本土科研机构外,也在积极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入驻重庆,建设中试熟化基地,在此基础上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设置更多技术转移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技术转移平台。

李晓林告诉记者,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有4个模式,分别是培养技术转移经纪人撮合企业与科研机构、拿科技成果招商适配企业、挖掘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所产学研合作、建立孵化器孵化有成果的企业。从成果上看,产学研合作是目前的一种趋势,据重庆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不完全统计,重庆去年一年通过这种方式达成逾40个科技成果的意向协议。

重庆市科技局数据也显示,2021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达310.8亿元。但相比之下,成都统计局数据显示,成都技术合同成交额则为1228.0亿元,且增长迅速。

这些方式对现阶段的川渝企业来说确实比较实用。成都的迈普通信技术市场总监康震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由于公司主要从事通信技术方面的业务,会涉及芯片的应用集成,研发是公司的核心板块,近3年研发投入均在2亿元左右,而主要的方式也是校企合作。2021年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联合申报的 “嵌入式网络通信安全操作系统关键技术”项目,更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相应地,高额的研发投入也带来了高额回报,康震告诉记者,迈普专利产品的销售收入已经占迈普总收入的85%以上。他也表示,科技成果转化为公司创造价值,也让公司在接纳投资机构的资金与走向上市更有信心。

宇洁环保也是以此种方式与重庆科技学院进行合作,文宇说:“他们刚好有相关课题,我们刚好有相应产业,他们的成果转化可以直接在我们的工厂中进行,我们提供相应的设备与科研经费。”最终的科研成果宇洁占一半,重庆科技学院团队占一半,“但我们享有优先购买权,目前的垃圾处理项目,我们已经以500万元的价格买回了科研团队的那一半知识产权。”文宇也表示,这项成果一年时间为公司带来了超1000万元的营业收入,同时通过与该科研团队合作,后续更多环保方向的研发工作都可以此方式推进,双方共赢。

根据重庆市科技局介绍,重庆正在涌现出更多科技成果转化的标杆案例,其中重庆理工大学就采取先赋权后转化的激励方式,赋予 “纳米位移测量技术”研发团队有关专利技术80%所有权,并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上述专利技术作价1亿元,联合成立新公司通用技术集团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纳米时栅的后续研发与生产。新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货币出资1.8572亿元,占股65%,研发团队和资产公司以上述知识产权出资分别占股28%和7%。该公司未来也被广泛看好,其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力争5年内累计营业收入实现9亿元,净利润突破1亿元。

责编:郭霁瑶[db:内容]

责任编辑: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热门阅读排行
© 17货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