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直播赋能,创业女性加“数”发展 强拆大学生创业果园,重点项目也得依法办事 | 新京报快评
淘宝直播赋能,创业女性加“数”发展 强拆大学生创业果园,重点项目也得依法办事 | 新京报快评,
淘宝直播赋能,创业女性加“数”发展
当电商进入炽热化的5.0版本,当数字经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为实体经济赋能后,越来越多女性摆脱传统身份的枷锁,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优势,抓住新风口——淘宝去年年底推出的淘宝直播店,走到镜头前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开拓直播电商创业的新版图。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经历了哪些阵痛,又是如何破局的?
(1)转型:主动破局拥抱变化
目前,淘宝平台上有三套店铺体系——淘宝个人店、天猫品牌店、淘宝直播店。与前两种店铺相比,淘宝直播店铺不需要货架式销售,只需要直播就可以,让商家100%全身心投入直播赛道。
来自江苏无锡的李丹,今年54岁,曾在老家无锡开过女装工作室,主营私人定制和高定,风格偏欧美化。2018年,李丹转战深圳,期待拿下更大的市场,却迎面撞上突如其来的疫情。她当机立断,将业务往“线上”转移,“杀”进淘宝直播。
李丹正在设计
瞄准淘宝直播这条赛道的,还有来自四川的邱敏。作为一个从工厂上班、与人办厂给品牌做代加工女鞋的创业女性,她敏锐捕捉到直播电商的商机,于去年年底和弟弟一起,将产品搬进了直播间。
彼时,32岁的王小优已在淘宝直播上做了多番尝试。同样是卖女鞋,由于竞争激烈,她和哥哥提高了直播频率:原本从晚上8点播到晚上12点,现在上午也加入直播,“从早上7点播到中午12点。”
与半路“出道”的她们不同,36岁的张心萌从2008年接触电商以来,就一直和老公守着童装的一亩三分地。“大家都在转型,我们也赶紧跟着做直播。”张心萌回忆,比起传统电商,淘宝直播对人的要求更高,“经常从早上10点播到晚上10点,中间没有替播。”当时张心萌刚生完二胎,直播中途还要给孩子喂奶。好在一些粉丝因为时间长,早已成了朋友,“都是做妈妈的,知道我的不容易。”她说。
张心童与丈夫在直播间
(2)立身:“努力的人没有淡季”
刚开始进军直播平台时,李丹她们并未选择将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试过很多平台,也跟一些达人主播合作过,最后发现还是自己出镜在淘宝直播最适合。”李丹回忆,与达人主播合作不稳定,相比其他直播平台,淘宝直播对卖家更友好。
目前,李丹一个才开播两个月的店铺,平均场观已稳定在30000左右。“可能因为我是设计师,讲解衣服很专业,粉丝们都相信我。”李丹解释。
邱敏也面临过类似的抉择,走过不少弯路。“请了很多直播团队,投了很多钱,被人坑过,其他直播平台都试过,最后发现淘宝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平台,他们能给卖家资源和扶持,不会一味偏袒买家。”
不仅不会偏袒买家,淘宝直播还有淘小二全程指导这些初入行的主播们。也正是在淘宝的帮助下,最初主攻其他平台的王小优最终转向淘宝,通过多时段直播后来居上。今年端午假期,为了争取更多的观众,王小优甚至从早上7点播到晚上12点,场观高达25w。“作为一个素人,这个数据我非常满意了。”
王小优在直播间
不过,有了平台的扶持,自身也不能懈怠,深耕淘宝的张心萌对此深有感触,“以前修修图片写写详情页就好了,现在还要会拍摄会讲解,我都是一边播一边学的。”甚至在生了第三胎后,她一度边带孩子边直播,“很多人都说服装有淡季,但对我来说,努力的人没有淡季。”
(3)共荣: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转型直播电商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举措。
“以前我主要负责设计、对接各个环节、品控,现在我能和消费者面对面沟通。”李丹坦言,直播提供了一个她和粉丝对话的平台,自己能更快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应用到设计生产上。
“原来面对的是B端市场,直面C端消费者的机会不多。”在省去中间环节后,王小优发现自己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以一双女鞋为例,消费者的诉求是上脚舒服还是价格便宜,或者是款式漂亮?这些信息,王小优都能在直播的时候收集并在后续生产中作出反馈。
与消费者面对面,意味着人情味更浓更有温度。主攻母婴赛道的张心萌,粉丝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品质舒适亲肤,价格亲民,很多宝妈粉丝从一胎买到二胎,也因此与她成了朋友。当别人的直播间“一二三上链接”的吆喝声时,她却能和粉丝在直播间不疾不徐聊育儿和穿搭话题。
技术飞速发展,真诚成了必杀技。很少研究直播话术的邱敏,最习惯的直播形式是对着镜头,拿着一双鞋仔细讲解它的工艺、用料和设计,“我只想着一件事,把鞋子讲透。”为此,她还专门让生产线的工人来直播间给消费者讲解,“他们在一线生产,更专业。”
邱敏在工厂与工人沟通
从“线下”到“线上”,从实体门店到直播平台,变的是渠道和形式,不变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这一核心价值观。以李丹、邱敏、王小优、张心萌为代表的这一批从淘宝直播中走出来的创业女性,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价值观,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才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电商中脱颖而出。
(来源:News快报)
强拆大学生创业果园,重点项目也得依法办事 | 新京报快评
▲当地修建高速公路需要占用果园,补偿标准未能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果园遭强拆。图/社交平台视频截图
大学生创业果园遭强拆?
据中国交通广播报道,大学毕业后,贾柯回到家乡河南平顶山市叶县任店镇,并承包30余亩土地种植黄金梨树。苦心经营多年以后,他遭遇了意外的挫折:当地修建高速公路需要占用大约7亩果园。双方始终未就拆迁事宜达成一致。最终,县政府领导带领多个部门工作人员对果园实施了强拆。
作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贾柯的志向和行动力本该得到呵护。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他的果园先后获得了国家绿色认证,成为大学生创业基地,可谓创业小有成效。然而,因为高速公路占地以及随之而来的强拆,不仅让他陷入了艰难的维权之路,也打击了他的创业热情。
就当地整体利益而言,修建高速公路的重点项目固然是造福于民的好事。然而,再重要的公共工程,在涉及拆迁征地等公民个体权益时,都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哪怕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法律赋予政府强制征收土地的权力,政府动用这一权力也必须慎之又慎,充分考虑征地造成的损失及社会影响。
从报道来看,贾柯与当地政府的主要矛盾在于补偿标准。因为贾柯承包的土地属于耕地,当地政府认为只能按零星果木进行补偿,贾柯则认为果园可以认定为经济林。“两者的补偿标准相差悬殊”,导致拆迁未能达成一致。
无论征地任务有多么迫切,当地政府都有义务进行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但是,从贾柯的描述看,无论是在拆迁前,还是拆迁后,沟通似乎并不顺畅。在果园拆迁当日,有关工作人员“把我家人的手机给夺走,把我们的人全部按在泥地里面抬走,关进附近的乡镇派出所里面,关了一整天”。
更何况,当地政府所依据的补偿标准恐怕并不成立。在维权过程中,贾柯得到河南省司法厅明确答复,当地政府补偿所依据的文件《关于印发平顶山市征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平政【2017】33号)已经作废了。对此,叶县任店镇党委副书记张强回应称,“对于河南省司法厅的回复,我解释不了”。
正如法律人士所言,如果地方政府依据的政策文件已经失效,显然不能适用。上位法与下位法规定不一致时,应该以上位法为准。查询一些地方的政策,在实践中,常常按照有利于被征地农民的原则,适用补偿水平相对较高的标准。
作为创业大学生,贾柯相信法律和规则,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地方政府部门执法不能稀里糊涂,尤其是对于牵涉公民切身利益的事项,要拿出经得起检验的过硬依据,在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让人信服。
如今,果园拆迁的事实既已发生,当地政府更应做好善后,履行好法律规定的补偿义务。对于果园的补偿标准,如果当地政府依旧拿捏不定,不妨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严格根据规定执行,按照有利于经营者的原则执行补偿,并做好更加充分的解释说明。
依法进行征地拆迁,积极履行补偿义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奔赴广阔田野开启丰富多彩的创业。对于有志于扎根乡村的年轻人,呵护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他们在遇到问题与纠纷时有法可依、有理可辩。
撰稿 / 南木(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