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注册免费发布
货源分类
17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华强北手机货源 >  这个改变电影史的男人,今天90岁了 科幻电影无尽之旅杀青,95后导演陈想:这部电影让我找回了初心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这个改变电影史的男人,今天90岁了 科幻电影无尽之旅杀青,95后导演陈想:这部电影让我找回了初心

发布时间:2024-10-03 12:25:07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这个改变电影史的男人,今天90岁了 科幻电影无尽之旅杀青,95后导演陈想:这部电影让我找回了初心 

这个改变电影史的男人,今天90岁了

01

“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在寻找失去的童年”

熟悉电影史的朋友都知道特吕弗的代表作《四百击》。

电影《四百击》海报

在这部影片中,12岁的主人公安托万是典型的“问题学生”,他打架、偷东西、逃学,喜欢上课时跑到巴黎的街道上到处游走。

但当我们观看这部影片时,我们很难对安托万指责什么,他在家里会帮忙做家务,其实很少真正把情绪表露在脸上,可他依旧不守规矩,不按学校和社会的要求行事,他的“问题”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安托万不幸的生活是他狂躁迷茫的根源。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他最终只能被父母送到“少管所”。

戴锦华老师说,特吕弗不是在少管所当中长大的,但是这个最终被自己的父母送进少管所的少年却是整个童年、少年成长年代中特吕弗的精神肖像。

《四百击》剧照

从出生开始,特吕弗就没有见过他的亲生父亲。母亲的未婚夫收养了他,并给了他姓氏,但仅此而已,他很快就被遗弃给了保姆。直到蹒跚学步时,才被外祖母和外祖父收养。和特吕弗有诸多恩怨,同为法国新浪潮先锋人物的戈达尔如此评价特吕弗的童年:“假如特吕弗把他的儿时经历拍成影片,会比他现在拍的所有电影都好”。

不幸的童年造就了一位电影天才。特吕弗第一次接触电影是在8岁的时候,从此便疯狂爱上了这门艺术。他没有太多朋友,电影是他最主要的逃避方式。特吕弗曾明确表示:“拍电影是对现实的逃避”。

14岁时,特吕弗放弃了正式学业,决定自学成才。为此,他为自己制定了著名的教学计划:每天看三部电影,每周读三本书。正如影评人阿什莉·哈里斯所言:“为了在电影中寻求庇护,特吕弗把他的童年奉献给了电影,并利用一切必要的手段来实现他个人精心设计的教育计划。”

他的艺术与人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早年的观影经历塑造的,凭借对人类处境细致入微、且往往令人震惊的洞见,他用镜头深入探索了我们时常面临的情感及其困惑。

特吕弗与《四百击》主演让-皮埃尔·利奥德在片场

02

《四百击》:“我逃学、抽烟、偷东西,但我是个好男孩”

为什么《四百击》这部电影在电影史中如此重要?

首先,《四百击》是一个关于不良少年、关于极端顽劣的孩子的故事,也是关于一个孩子的一段创伤性的生命经验故事。比另一部影史经典《无因的反叛》来得更加残酷。

电影《无因的反叛》

离家出走,逃学,偷窃,12岁的安托万无恶不作。因为学校无法管教,父母也无法管教,他被送进军事化管理的少管所,但这依然无法阻止安托万的逃离……

事实上,在当时法国普通学校的环境中,安托万的所作所为只是这些问题儿童的普通版。甚至,根据今天的社会经验,我们会认为安托万其实已经很乖了——他会做家务,会倒垃圾,会被妈妈指使立刻出去买面粉。当父母带他去看电影的时候他像经历了一个节日那样快乐。

可同时,安托万是一个被疏于照料的孩子,我们看到他的破旧的睡衣,我们看到他甚至只有一个睡袋而不是一床被子。虽然这可以跟战后尚未普遍富裕起来的欧洲社会的现实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联系其他的剧情细节,我们可以说作为一个私生子,他显然没有受到亲生母亲足够的照料。

裹在睡袋中的安托万

看过这部片子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一个场景:安托万被囚车从拘留所押往监狱或法庭的路上,在囚车的铁窗背后那个长长的特写镜头。窗外是夜晚的巴黎街道,最初出现的是以节奏轻快明亮的八音盒为主旋律的音乐,而在特写镜头当中,我们看到泪水逐渐淌过了安托万的面孔,最后出现一张泪水纵横的脸。

无爱的家庭让安托万体会到的是冰冷的世界。当母亲和继父毫不容情地把他送进少管所时,他们甚至对安托万补充了一句:“你更可能的下一步是去劳改农场。”而不是我们将领回你,我们将把你带回自己的家庭当中,我们将把你带回亲情和爱当中。

其次,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力地表达着反抗,它丝毫不乞求怜悯,也不悲情地感叹成人世界的残忍,而孩子多么无助。

在法语当中,“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的意思是:不听话的孩子,打他四百下就乖了。因此,特吕弗使用《四百击》这个片名,是一个巨大的反讽、一种傲然的反抗。影片虽用儿童视角,但通过安托万,我们看到的是成人世界的残酷。

故事的主旨建立在12岁的安托万所面对的伪善的、无力的、粗暴的学校教育和混乱的成人世界之上,他面对的是一个战后世界的整体重建和整体崩解当中,同样崩解还有社会秩序,而成人则虚伪地维护这种秩序。

影片中最重要的一个场景是逃学的安托万在街上看到母亲和一个不是父亲的男人接吻,父亲愚蠢的饭桌闲谈表明了这是怎样一个性混乱的时代,各种潜规则和权钱交易被成年人们视为寻常,但是他们却用种种旧道德、旧伦理、旧知识和旧文化试图压服孩子们。

孩子的崩溃是社会奔溃的显像。导演特吕弗并没有选择像过往的讲述问题少年的影片一样,站在父母、家长、社会一边去指责,而是站在了孩子一边,站在了特吕弗自己仍清晰地记忆着的成长的残酷以及艰难年代的一边。

最后,戴锦华老师说,《四百击》这部电影标识着一场电影美学革命的发生。

影片中有许多绝妙的镜头设计来表现安托万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而其中最妙的是影片最后的3个长镜头。这也是整部片中,安托万最为自由的时刻。

影片最后的长镜头段落里是逃亡之中的安托万。我们在一分多钟的长度当中只看到他在奔跑,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说他在享受着朝向自由的奔跑。

第二个长镜头是大海。这时候安托万不在画内,可是画外音清晰地提示着他就在画面的近旁。它联系着此前一句对白,当继父威胁他要把他送去军校,他说:“要是海军还可以,我没见过大海。”正是这样的对话真实地向观众展示出主人公的年幼,他对广阔的大千世界的好奇。

更重要的是第三个镜头,我们看到他向画面纵深处的大海跑去。他经过沙滩,踏入浅水,然后他转回头朝向摄影机。画面定格,镜头拉远,影片到此结束。

这是世界电影史的一个重要时刻,此后有无数部的电影向这个镜头段落致敬。它是一个特别大胆的冒犯,因而也就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创造——主人公望向镜头。因为在经典故事片中,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好莱坞的经典影片,最忌讳演员的目光接触或直视镜头,因为那将彻底粉碎电影的幻觉世界。

可是特吕弗在这个时刻让安托万直直地望向了摄影机,望向了观众,望向了银幕外的世界,他的眼中一片茫然。这形成了一个时代标识性的重音符号,他让我们看到一个空虚而苍白的精神倔强地面对着那个似乎饱满但是极端伪善而脆弱的世界。

03

特吕弗如何改写了电影史?

《四百击》在上世纪50年代末横空出世,这部电影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响至今的电影概念——作者电影的开端。而这个概念,不仅是由特吕弗所标识的,而且是由特吕弗所命名的。

特吕弗首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电影创作理论叫“电影作者论”,其中最基本的思想讲到:一个电影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它的导演,而电影导演要想成为一部影片的真正作者,必须首先做到编导合一,如果可能的话,应该是编导制合一。特吕弗曾说:“电影只有一个创作者,这个人就是导演。”

“作者电影”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在上世纪50年代掀起了一场彻底改变电影史的运动——法国电影“新浪潮”(New Wave)。

为何法国会掀起一股电影“新浪潮”?为何以特吕弗为代表的一批电影人如此强调“电影作者”的重要性?

这一方面源于法国人的电影艺术观念,一方面也源于法国电影在当时面临的现状。

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精神之父、知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创办人之一的安德烈·巴赞曾指出:“在法国、在欧洲我们并不具备一个像好莱坞一样完备的电影工业体制,用那样的电影工业体制去重复好莱坞的类型化生产,几乎是痴人说梦。所以我们必须另辟奇径,我们必须打开我们自己的道路,我们必须创造一种不同的美学。”

安德烈·巴赞

巴赞所说的,就是欧洲艺术电影、电影作者论以及作者电影真正的动力和源泉——寻找到自己的道路,创作自己的电影。

而特吕弗自己几乎用一生在践行着“创作自己的电影”的主张。

在特吕弗的创作观念中,电影作者论倡导一个电影导演应该像一个作家一样在影片中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观众们甚至可以从影片的一个镜头段落就能辨认出这是出自哪个导演的作品。

比如对于我国观众来说,看到鲜明的色彩,我们会想到张艺谋的作品;看到小镇青年,我们会想到贾樟柯的作品。

电影《英雄》

特吕弗还强调,电影作者同时还需要如同作家一样掘井式的创作——持续深度地发掘一个主题,以便穷尽这个主题并且使其成为导演该电影艺术家自身的标识。

所以在《四百击》(1959)之后,特吕弗又陆续拍摄了《安托万与柯莱特》(1962)、《偷吻》(1968)、《床第风云》(1970)、《爱情狂奔》(1979),这五部影片被称为“安托万五部曲”,它们记录了安托万从少年到青年,青涩爱恋,婚姻生活至遇到真爱的人生故事。而主演始终是让-皮埃尔·利奥德。

不同时期的让-皮埃尔·利奥德

这就是标准的作者电影,我们很难分清这些影片拍摄的到底是真实故事还是虚构故事,角色们的生活究竟是戏剧安排还是真实展现,安托万究竟是不是特吕弗本人。无论如何,这些作品已经牢牢刻上特吕弗的名字,是特吕弗生命的轮廓。

在这之后,无数的导演、无数的影片都在学习和模仿特吕弗的“安托万”。在许多大家熟知的中外影片中,都能发现“安托万”的痕迹。

比如2014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花了12年拍摄的故事片《少年时代》。

电影《少年时代》

比如贾樟柯导演的故事片,从《小武》《站台》到《山河故人》《江湖儿女》,不变的演员,不变的山西口音,不变的小镇故事。

电影《小武》片场照

亦或是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启用和导演自己长得像的小演员,拍摄难以忘怀的青春反叛与躁动。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当然,特吕弗的伟大,也不仅是“安托万”系列。在他的电影中,特吕弗不仅思考社会,也思考人类情感。时间君每每回顾特吕弗的影片,都不得不被他的作品中的真切、自然、反叛、浪漫所打动。

1984年,这位伟大的电影大师与世长辞,留下21部长片和4部短片,获奖荣誉无数。他永远活在那些知道他的人的记忆中,或许通过他的电影,人们仍能感觉到他的鲜活。他的电影名垂青史,电影中的那些不幸或幸福的故事也将永不落幕。

发布于:北京


科幻电影无尽之旅杀青,95后导演陈想:这部电影让我找回了初心

大象新闻首席记者 吴净净

行程两万里,横穿三省市,科幻剧情电影《无尽之旅》近日在青海海西州大柴旦无人区顺利杀青。这是95后新锐导演陈想的第一部长片,也是国内首部脑机上传意识题材的软科幻剧情片暨公路片。跑赢“疫情”、战胜极寒、克服“高反”、勇闯无人区,一群由95后05后担纲主创主演的新生代电影人和准电影人,千里奔袭,不舍昼夜,最终完成了之前被不少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拍摄。在接受大象记者独家采访时,他一边兴奋地谈论起在无人区拍摄的艰苦与收获,一边也感叹这部电影让他们这群小伙伴又找回了对电影的热爱与初心。事实上,对于他们来说,这一个半月的摄制过程本身就是一部正能量励志长片。

四易其稿

这是一个科幻外衣下的少年成长故事

《无尽之旅》的故事大约发生在三四百年以后。由于地球环境极度恶化,绝大多数的人类难以生存下去,只能通过脑机接口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新世界”以求永生,然而“新世界”的生存法则并不如现实世界。15岁的成启在父亲上传后因为不知道自己是否也要上传以及上传后从事何种工作,便和好友一起踏上寻找生母的旅程,一路千辛万苦,奇人奇事迭出,结局更是出人意料……

这是一部带有强烈忧患色彩和人文关怀的有关少年成长的科幻电影。早在去年底,陈想被“疫情”困在北京的时候,就在家里创作本片剧本了。“四易其稿”,今年九月基本定稿。原定十月初开机,因为首轮拍摄地重庆突发“疫情”,剧组一直坚守到11月15日才开机。看似科幻剧情,讲的还是少年成长的故事,而在讲述少年情感困惑的同时,电影中也有陈想对地球环境极速恶化以及人类未来生存方式的担忧、思辨和思考——他们都不希望本片将要展现的虚拟故事变成可怕的现实。

问:作为第一部长片,为什么会想到写一个科幻题材的作品?

答:其实最早写这个剧本,并没有想往科幻的方向写,当时更多的是想聊成长和情感。像我现在就处在本科毕业不久即将进入成人世界的阶段,这个特殊时期会有一些想法,最早只是想写一个这段时期情感的剧本,到后来发现其实可能需要有些具象化点的东西,如果你只是做一个全情感上的东西,可能与市场太脱离了。我们现在拍的意识上传,就是将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分开,还能够代表我们所处于的一个环境,能做一个挺好的区分。有了这样一个剧本雏形后,写作的过程中又发现,加入了一些科幻设定以后,它可以聊的话题也更多了,包括我们所谓的意识跟肉体的一些关系,也有云宇宙这些概念,未来世界人是怎么生存的,我们还要怎么去看生死这样的一个问题……话题变多了许多,就慢慢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问:创作了多久?

答:严格意识上有一年左右,但是如果加上前面概念的设定与构想,我自己也说不清了,因为想讲情感这个题材是很久以前就想做的事情了。

问:希望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或想法?

答:最想讲的可能是关于少年时期进入成人世界之前的一种迷茫,这也是在我们剧本里面的角色内心的东西。但是我们在里面谈到的话题有很多,具体想传达的主题和感受不一定是创作者能够决定的一个事情,很多东西要交给观众。

问:科幻片其实是很烧钱的,你也提到资金有限,你当时怎么平衡的?

答:我觉得算是捡了两个漏。我们所理解科幻片最难的就是在特效这一部分,我的女朋友是我大学同学,她就是学特效的,她前两年一直在美国读书,专门学特效,说实话当时要不是有她,这个剧本我都不敢写(笑)。

问:另一个呢?

答:我们科幻片其实还有一部分特别难的在于场景和道具的制作,这些东西要够科幻,要够有意思,要够有说服力。我是电影学院毕业的,像他们学电影美术的就是专门做场景道具,所以也找了很多同学、朋友包括前辈,他们很愿意来帮忙,但我们找了很久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因为按常规操作思路的话,要做这一类的科幻道具,得专门去建模做设计,专门去搞3D打印……这一套操作下来,一个脑机头盔没个万把块是下不来的。后来也是机缘巧合,认识了我们现在的美术,他是央美学雕塑毕业的,但对电影美术非常感兴趣,也给几部电影做过特殊道具,他的操作思路完全不一样,有很多自己的“土办法”,用他做雕塑的办法做出来的道具效果又很好,这一块他确实太强了,都不知道省下了多少钱。

问:他不一样的操作思路是不是也跟你们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答:对,我们一起开创了挺不一样的美学风格。比如我们以前一做科幻片要么是工业科幻,要么就是赛博朋克那一套东西,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些不一样的?他讲自己的审美取向,讲到中国山水画,这在科幻片里面没有没见过,我们给主角的家做设计的时候,就设计了一个会变色的中国山水画,因为未来的人没见过这东西是什么样子,随着他的想象,这个画的颜色会产生改变,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做了很多设计放在电影里面,效果很好,而且大家好像都没见过,又特别省钱(笑),这些制片起来不复杂,但想到这个创意好难。

挑战无人区

零下20度的天气里演“嗨了”

这两年开拍的影视作品,不少剧组会碰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就像《无尽之旅》,去年12月移师甘肃后,全国多地“疫情”爆发,来自各地的演员因航班临时取消,行程不同程度受阻,开机时间被迫延后半个月。但最终大家还是克服重重困难绕开疫区,辗转抵达大西北继续拍摄。

他们在海西无人区拍摄了14天,这群年轻的创作团队从体能到意志都经历了重重考验。当时海西的气温基本都在零下20℃左右,滴水成冰。拍摄那些天,剧组的人都是啃自热面,想喝口热水都是奢望。包括陈想在内,剧组很多人出生在南方,而且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但让制片人意外的是“没想到大家那么能吃苦”。事实上,除了电影的导演和编剧是年轻新人,主演也是清一色的95后和00后。饰演男一的幸封燚才16岁,男二胡昊也是20岁出头,看着他们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里,穿着单衣“强作欢笑”,镜头后面的制片人也是心疼得想哭,制片人之一左奇提到这次在无人区拍摄几次感叹“真为他们骄傲,也为我们全组的人感到自豪。我们全组非常团结,都想用有限的资金拍出一部好作品,我们的拍摄效果整体超预期,相信成片后效果会更好。”

问:在天气这么寒冷的情况下,现场拍摄有没有遇到计划外的状况?

答:在前三四天的时候,大家一直进不到工作状态。那几天拍出来的素材,可能到最后剪辑的时候一个镜头我都不用。实在是太冷了,还有剧组人员出现高反,很多人也送去医院。头几天演员演戏的时候,台词都说不利索,手脚冻得都发麻。拍了三四天,我觉得已经拍不下去了,“要不然现在停工,等到天气暖和的时候我们再重新过来”,当时已经有这个想法了。

问:后来怎么克服了?

答:就是拍到第五天的时候,我们的两个主演早上起来状态特别好,前几个镜头跟前几天拍的完全不一样,也特别放的开,我看他们一放开我也嗨了,直接不管了,大衣一脱就穿个单衣,我们就撒开了演。那一天我们从早上7点多钟拍到夜里10点,零下20度,我们一直穿着单衣在公路上演。当你把所有心思集中于创作内容和情感本身的时候,就把什么高反、寒冷这些事情全忘了,我之前到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方高反都挺严重的,但我这次突然就全忘了。那天路过的司机估计都吓坏了,觉得这一帮疯子在这干嘛?穿个单衣,然后手舞足蹈的。但那一天拍下来没有一个人叫苦,每个人都觉得挺爽的,从那以后我们拍下来的特别顺,每个人都“进去了”。

问:听起来效果应该会很好……

答:对,而且不只是我们几个年轻人,我们演员里面也有70多岁的老人家,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演员,他们也会被我们带着走。我们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他的名字叫夜郎凡夫,当时我每天都特别担心他身体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他也穿的挺单薄,但是他居然也被我们带着“进去了”,演得非常开心。

问:听说你在那些天一下子瘦了30斤?

答:哈哈,主要是基数大。其实也是因为我们处于无人区,想买个饭什么的,最近的饭店可能都在200公里以外,买回来以后也都变成冰疙瘩了,我们在那边吃的东西只有自热锅,吃到后来看到就想吐。吃饭还不是最难的,主要是没有水喝,那边真的是滴水成冰。我们之前也没有去极端气候地方的经验,车都打不着火,太冷了胎压也会有问题,所以我们每天交通也会有非常大的困难,气候和海拔带来了我们没有办法预估的很多问题,但好在也是硬扛过来了。包括在重庆拍的时候,也有不一样的困难。当时都准备好了开机,临到开机的那几天赶上了疫情,大部分场景都没有办法使用了,每天都只能跟游击队似的,去临时选场景,临时找地儿拍。幸运的是,找到了一些备用场景都挺好的,有些甚至比原来定的场景要好。

问:这次除了咱们的主创非常年轻,演员也都是新人……

答:对,其实我觉得也不能算是新人,他们虽然年纪不大,但都是非常有经验的老演员。因为故事的主角写的就是一个16岁男孩,我们找的主演幸封燚本身就是16岁,在拍摄过中过了17岁生日。他可能没有在专业院校受过熏陶,但是很早就主演过好几部片子了,之前已在《启哲》、《离城公路》、《神明都在看》、《与孩子一起成长》等多部院线电影担任男一号,其中《启哲》还入围了釜山电影节……我觉得他是一个天才型的选手。

问:评价非常高啊。

答:对。他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在他这个年纪的演员,没有经历体验过那么多的人间百态,所以让他去演别人是不现实的,怎么办?他就把剧本里面写的这个人改的像自己,在拍的时候就演自己。其实我们在开机之前,两个主演已经跟我在一起生活两个月了,我们每天都在干一件事情,就是把剧本抛掉,进行一个即兴排练,不考虑这个剧本是怎么写的,只考虑你在听到一句话或者是遇到一件事的时候你会怎么做,你会说什么样的话,然后我们再结合剧本进行一个融合,也因为这样子一个方式,这些演员在这部电影中呈现出非常不一样的表演。

问:所以虽然演员很年轻,但是作为导演对他们的表现是非常满意的吧?

答:对,我非常满意,这些年我也拍过一些东西,无论是我做摄影也好,还是做导演拍一些广告短片,在这个年纪的演员里面,我没见过更好的。

找回初心

它比想象中的样子还要好

在拍摄《无尽之旅》的一个多月里,陈想和他的团队经历了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剧组的主创和主演不光瘦了一圈,还都晒黑了很多。“紫外线太强烈,白天拍戏,我们这些女生哪怕把脸全部包住,只露两只眼睛,也难逃晒黑之痛。即便是这样,我们都在坚持,全组没有一个人退却。”。摄影指导、同样来自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北京女孩王晴是陈想的同学,说到这次拍摄,她坦言拍电影确实很辛苦,更何况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但我们是在做自己喜爱的事,不觉得苦。年轻时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财富,因此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她的话其实也是陈想的心声,这次拍摄让他重新找回了当初学电影时的初心。这次和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完成梦想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也是痛快有收获的过程。现在,这部电影已进入紧张的后期剪辑阶段,“这个工作量会更大,也会更辛苦。但我们肯定会好好努力,尽己所能,力争给大家一部较满意的作品。”如果顺利的话,这部电影今年十月份就能跟观众见面了。

问:电影讲情感这一块,是不是有很多是你自己的切身感受?

答:对,为什么这次我可以请到那么多同行业的同学、师哥、师弟这些好朋友来帮忙,因为大家都有这个年纪的困惑。像我今年26岁,大学毕业两三年,对于跟我同龄的这一批学电影的人来说,刚入学时赶上了影视行业最好的那两年,从第三年开始到我们毕业的时候,又赶上行业最不景气的两年。我们最初都是满怀热情来的,包括我自己,从小喜欢电影,非要干这件事不可。但毕业以后发现就只能拍广告为生了,不拍广告就活不下去了。做的事情与想做的事情差别实在太远了。我不知道自己这几年在干嘛,但既然我学的是电影,我又那么喜欢,我一定得做一个自己的作品,就找到跟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来帮忙。

问:所以,虽然是第一部长片,但前期有了很多的积淀,这次拍摄应该也是与小伙伴们一起完成梦想的过程吧?

答:肯定是。我们这次有一个很特别的感受,因为我们预算本身有限,所以这次大家的吃住行包括制作条件,跟平时拍商业广告片肯定是比不了的,但是我们又回到了一种学生时代拍小短片小练习时的状态,特别能放开手脚,回到了专心去搞艺术创作的状态里面,这个东西挺难得的,反正在我个人而言,好几年没有过了。

问:能感觉到这部电影可能会有青涩的地方,但一定会是一部非常真诚的作品……

答:对!我上学的时候可能拍过一些短片,毕业以后更多是在做商业广告,包括一些网剧之类的项目,很长时间都是在一个商业氛围里面去生产快餐商品的工作属性。就这次在拍的过程中,就感觉有一个很感性的表达。我很难用语言描述,就是突然开了窍了。就突然知道,一个创作者一个表达者,他在真诚表达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这个东西会对我一辈子都有用的。

问:效果达到你的预期了吗?如果让你给大家推荐你会怎么说?

答:其实我说实话,在拍这个片子之前,我内心做了一个打算,就是我这么喜欢干这事,总得干一次试试,结果好的话,我以后能一直拍电影养活自己养家,挺好的,如果结果不好,我就老老实实拍广告挣钱。毕竟我也面临要结婚成家,去考虑家庭生活的一个阶段了。但是这次拍摄,拍了几天以后我心里就有感觉,拍广告是不可能了,这辈子肯定是拍电影了。

问:其实是让你找回了初心是吗?

答:对。我想说反正我是铁了心,这辈子肯定要干这事的。

问:更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答:对。现在这个片子虽然有很多外在条件上的困难,包括资金方面的困难,但我们都用自己的一些毅力也好,或者说热爱也好,我们克服过去了。就目前而言,你给我更多的钱或者给我更好的条件,我可能也拍不出更好的东西了,已经做到了能力范围内的最好,甚至比我在拍摄之前想象中的样子还要好。

来源:东方今报

发布于:北京

责任编辑: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热门阅读排行
© 17货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