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注册免费发布
货源分类
17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华强北手机货源 >  记者调查儿童牙齿过早矫正乱象:诊所推荐 报价万元 危险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网上热销背后意外频发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记者调查儿童牙齿过早矫正乱象:诊所推荐 报价万元 危险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网上热销背后意外频发

发布时间:2024-10-14 15:49:23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记者调查儿童牙齿过早矫正乱象:诊所推荐 报价万元 危险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网上热销背后意外频发 

记者调查儿童牙齿过早矫正乱象:诊所推荐 报价万元

● 在一些城市,儿童口腔连锁诊所随处可见,低龄矫治靡然成风,甚至有诊所建议1岁半的儿童佩戴牙套,他们宣称“牙颌畸形越早治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低,长大后基本不复发”

● 过早对儿童牙齿进行矫正,佩戴矫治器的不适感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和平常的学习生活;牙弓的变化或肌肉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孩子整个面型的发展;对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亲子关系恶化等

● 医疗机构应该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严格遵守科学治疗原则。行业协会应探索制定儿童牙齿矫正治疗标准,厘定适合矫治的年龄段,引导科学合理地开展儿童早期正畸

□ 本报记者 赵丽 孙天骄

“您看我家孙子需要扩弓吗?”

在北京某三甲医院执业的牙科医生周晓近日收到这样一份问诊,咨询者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对此他很是诧异:“扩弓是专业的牙科名词。在肉红色的牙床上,牙齿沿着牙槽骨依次排列成弓形,叫牙弓;扩弓就是把牙弓扩大,让上面的牙齿都有舒服的位置。老人竟然知道这样一个专业词汇。”

周晓对来就诊的小朋友进行详细检查后表示:他并不属于扩弓的适应证。

老人为什么想给孙子扩弓?周晓询问后得知,她经常刷到一些儿童急需矫正牙齿的“科普”视频,内心比较焦虑,之前已经去过两个私立口腔机构就诊,均被告知孩子需要立即进行扩弓治疗;接孩子放学时,家长们也总围在一起说儿童矫牙需要扩弓的事情。

“这不是个案。”周晓说,他的很多同行都遇到过类似盲目寻求扩弓的情况。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过度医疗行为,亟须“刹车”,因为对孩子来说,滥扩弓带来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滥扩弓已经成为目前牙齿矫正低龄化的一个缩影。一些商家将眼光投向低龄儿童口腔市场,在一些城市,儿童口腔连锁诊所随处可见。在这些儿童口腔诊所中,低龄矫治靡然成风,甚至有诊所建议1岁半的儿童佩戴牙套,他们宣称“牙颌畸形越早治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低,长大后基本不复发”。

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牙齿矫正属于医疗行为,必须严格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遵守科学治疗原则。相比于儿童牙齿矫正,更应当“矫正”的是家长对孩子的“牙齿问题焦虑”。建议加强科普的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儿童整牙市场存在的夸张和虚假宣传、滥用牙齿矫正等乱象。

诊所推荐整牙

报价万元起步

今年5月初,北京市民闻女士发现自己7岁儿子的下牙松动但一直不掉,于是带着儿子来到家附近一家私立口腔机构拔牙。拔完牙后,医生“不经意间”提起,孩子的牙看上去有点不整齐,有地包天的趋势。

闻女士一听就急了,忙问医生怎么办?给孩子拔牙的医生叫来整形科医生,对方撑开孩子的嘴观察后问她:“孩子小时候喝奶是怎么喝的?”

闻女士回答:“躺着喝。”“这就对了。”整形科医生进一步介绍,躺着喝奶会影响孩子的牙齿发育,因为有外力往下压,孩子会比较吃力。孩子的牙现在排列不整齐,换完牙后可能也有不整齐的风险,建议立刻戴上牙套,趁早干预,“趁孩子现在还小,投入小收益大。等孩子长大了,可能就投入大收益小了”。

接着,整形科医生给出治疗方案:用牙模脱模制作牙套,佩戴两年至三年。模具都是3D打印的,定期复查,如果牙坏了或者掉牙了,再配新的牙套。“好多家长都为孩子选了进口的隐形牙套,有的比你儿子年纪还小不少,戴几个月就有明显效果了。”

至于价格,医生建议选择隐形可摘卸的牙套,有进口的和国内的材质,整个疗程价格在两万元至4万元不等,也可以选择钢丝牙套,但“不建议,效果不好,还影响小朋友颜值”。

上述医生还提示,孩子换完牙后矫正效果能否持续无法确定,有的一直保持下去了,有的复发了还得再来做矫正。

“花几万元还可能复发?还没换完牙有必要整牙吗?”闻女士越想越觉得不靠谱,拒绝了该医生的提议,带着孩子去某三甲医院做检查。

“三甲医院的牙科主任告诉我,儿童在8岁至10岁时,上颌骨发育最活跃,是做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反颌的最佳时机,此时矫正事半功倍,做早了效果不理想。”闻女士说,最关键的是,上述矫正还是针对存在骨性问题的儿童,“我儿子只是牙齿排列不齐,12岁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矫正就行”。

相较于闻女士的及时“刹车”,上海市民张女士非常后悔带自己的孩子去整牙。去年年底,她两岁半的女儿因为个别牙齿反颌,被某诊疗机构建议安装隐形矫正器,每天佩戴时间要满12个小时。

“隐形矫正包括取模、制作矫治器、佩戴矫治器等步骤,取模通常需要利用专属材料覆盖牙齿,硬化后将牙齿模具取下。孩子话还听不明白呢,怎么可能乖乖地让那么一个大仪器在嘴里‘杵’,一个劲儿地号啕大哭,取模也就失败了。”令张女士“心碎”的是,这次取模经历给孩子留下了阴影,到现在刷牙都是问题,因为“孩子特别抗拒有东西在牙齿上动,已经半年多了”。

张女士注意到,在她所在的与矫正牙齿相关的交流群内,家长给3岁左右的孩子做矫正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的家长给3岁半的孩子做矫正,还被群友说‘太晚了’”。

记者咨询北京多家儿童口腔诊所发现,根据年龄段和矫正方式,幼童矫治疗程报价从1万元至4万元不等。咨询过程中,一名自称医生助理的人士介绍,如果父母有反颌的情况,儿童也会遗传,“第一个治疗周期最好是3岁至5岁,可以防止面型发生变化”。对于遗传性反颌,其建议在6岁至8岁和12岁至17岁进行两个周期的治疗,“可改善面型”。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儿童牙套”,发现有数百个相关商品推荐,“食品级硅胶牙套”每副300元至800元不等,称“无需拔牙就能扩展牙弓或改变牙列”,可矫正龅牙、地包天、牙列不齐等各种症状。

而根据周晓的介绍,硅胶牙套学名MRC,全称是儿童肌功能早期矫正器,它的临床适应症是比较狭窄的。现在许多儿童被诊所建议或父母自行购买佩戴硅胶牙套,最后结果可能是过度医疗或不对症治疗。

对于市面上大量存在的鼓励幼儿进行牙齿矫正现象,周晓很是震惊,他认为一些儿童口腔诊所夸大幼儿状况,贩卖焦虑,当成功把牙套戴在孩子嘴里后,如果复发,就会推卸责任说是因为孩子太小,家长没有管理好导致的。

刻意制造焦虑

致矫正低龄化

“口腔下颌体和下颌升支发育差,都比较短,面型呈嘴图状,建议进行干预,从而使其呈现正常状态……”这是天津市民王女士近日带9岁女儿前往天津市河东区某私立口腔医院进行面诊后的结果。

对于王女士“会不会在换牙完全结束后出现‘反弹’”的问题,医生解释说,儿童早期矫正的意义在于,降低拔牙比率以及恒牙矫正难度。

听到三四万元的矫正价格,王女士“头皮一紧”。得知她是因为价格“望而却步”,医生立刻板起脸来教育她:“你现在可以不治,但你以后花几十万元都治不好,容貌问题可是要伴随孩子一辈子的,身为合格的家长应该好好考虑。”

调查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是否为孩子整牙似乎成了衡量“合格父母”的指标。

因此被指责的还有广东珠海的隋女士。

女儿马上7岁了,正在换牙期,牙齿有点挤,不太整齐。隋女士带着孩子跑了两家口腔医院,一家说再观察,等过了8岁以后再检查;另一家说现在可以做正畸,但要做的话就得接受拔牙。这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有必要这么早矫治,让孩子受罪吗?”隋女士抱着求教的心态,把这件事发在了一个妈妈社交群,没想到不少家长强烈建议她尽快为孩子整牙,还说“我们去医院,医生都是这么跟我说的”“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吗”“孩子牙齿整齐,对以后很重要”……甚至有家长“炫耀”,自己在公立医院明确表示孩子正畸为时过早的情况下,仍通过私立医院为孩子戴上了整牙器械。

“儿童正畸千万要趁早”“早做选择,别等孩子长大后再后悔”“早一步,让孩子颜值赢在起跑线”“牙齿矫正越早治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低,效果好、不复发”……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和口腔医生在线上社交平台宣传时或线下问诊时,刻意制造未成年人“牙齿矫正焦虑”。

天津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治医师张吉霞告诉记者,3岁左右的孩子看要不要正畸,是为了判断乳牙列建立咬合后,孩子是否存在错牙合畸形,如乳前牙的反颌、偏颌或者乳后牙的反颌、不良习惯(喜欢咬着东西睡觉或总喜欢吃手指)等。

“除上述情况外,其他情况是否需要做治疗,要随时观察,医生通常会建议家长半年到一年左右带孩子进行定期复查。在替牙期阶段,孩子年龄较小,配合的依从性差,如果佩戴矫治器,反而会给孩子增加过多的心理负担。”张吉霞说,现在一些口腔诊所和个别医生其实是在贩卖焦虑,让家长觉得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但其实有一些畸形并不需要治疗。

在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看来,目前市面上的商业性儿童口腔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商家为了吸引客户,刻意制造焦虑,拿越早矫治越好的营销话术来误导家长,不仅导致牙齿矫正日益低龄化,还导致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屡屡出现。

打击虚假文案

制定矫正标准

受访的牙科医生向记者一再强调,不能过度地对儿童牙齿进行早期矫正,“通过专业检查后,需要的做,不需要做的坚决不做”。

张吉霞说,过早对儿童牙齿进行矫正,佩戴矫治器的不适感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和平常的学习生活;牙弓的变化或肌肉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孩子整个面型的发展;对孩子正常生长发育也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亲子关系恶化等。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儿童牙齿矫正问题,有这样的健康素养意识非常好,但矫正不是越早越好。”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口腔正畸学教授徐宝华说,寻找最佳的时机,用最短的时间,这样的矫正才是最科学与人性化的。比如对于骨性反颌,尤其是面中部凹陷、上颌骨发育不足儿童,建议8岁至10岁开始治疗。

也有医生认为,对于不良习惯以及发育性畸形,如小下巴、面部左右不对称、严重的龅牙和严重的牙齿拥挤不齐、面部肌肉功能异常,这些均影响面部骨骼的正常发育和口腔功能,只要孩子配合,越早矫正效果越好,但一般还是要在3岁之后。

受访专家建议,医疗机构应该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严格遵守科学治疗原则。行业协会应探索制定儿童牙齿矫正治疗标准,厘定适合矫治的年龄段,引导科学合理地开展儿童早期正畸。

邓利强说,医疗机构应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将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科学治疗原则。对于部分虚假宣传、兜售“牙齿矫正焦虑”、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监管部门应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整顿,打击一些社交平台发布的虚假文案,督促医疗机构规范经营,禁止违规操作。可以探索制定儿童牙齿矫正治疗标准,厘定适合矫治的年龄段,除非特殊情况,严禁违规实施牙齿矫正治疗手术。

业内人士还建议,加大对正畸正规医生的培养力度,提高正畸医生整体素质水准。消费者或家长也要更新消费观念,意识到牙齿正畸是一种医疗手段,不是美容行为。唯有消费者、商家、监管者和国家层面共同发力,才能让牙齿矫正市场平稳运行。(法治日报)

发布于:北京


危险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网上热销背后意外频发

一种外观类似一块木板的前置“共享单车儿童座椅”颇受欢迎。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再也不怕骑车时没法带孩子”“对付懒娃的神器”。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共享单车儿童座椅”,价格大约几十元到100多元不等,不少店铺该类商品的销量达到数千。

这种所谓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其实就是一根“横梁”,两边用带子挂着“脚踏”。使用时,只需把两端卡在车头车架和车座管上即可。这个“座椅”无加固措施,没有扶手和安全带,“脚踏”也紧挨着前轮。有用过的家长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使用时孩子的脚卡进了前轮,导致受伤甚至骨折。

早在2017年,《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中就规定,禁止未满12周岁的儿童使用车辆,监护人须承担教育和监护责任。且明确指出,不得使用自行车载人,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等设备,确保骑行安全。

青少年安全防卫中心主任李恒也指出,前置“共享单车儿童座椅”存在支撑点不足、不够坚固等问题,容易断裂。而且共享单车的轮子没有“防卷入护栏”,很容易导致儿童的脚受伤。李恒表示,骑自行车载未成年人,本身就是不安全的行为,尽量不要骑自行车载人。

网购平台上卖家售出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 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摄

事故频发的“儿童座椅”,网购平台上热销

陈婷(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去年她在拼多多上购买了一款状若木板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能够适配市面上大多数品牌的共享单车。“我买的是折叠款,便携,加上脚踏100元左右。”

使用了一个星期左右,孩子的脚就在一次骑行中被卷进了自行车的前轮,伤口很深且骨折了,孩子住院休养了两个月。陈婷介绍,孩子今年4岁,身高约100厘米,骑行中孩子的脚有时没有踩在脚踏上,这样容易出危险。

类似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颇受欢迎,陈婷后来看到有家长分享推荐,都会在评论区提醒家长,“很危险,不要用。”

此类事故频繁出现。新京报记者从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获悉,今年5月,北京右安门街道一名4岁女童就因为乘坐家长加装在共享单车上的前置“儿童座椅”,导致右脚卡在了前轮支架与车条之间。其家长使用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也是类似一块小木板,安装在共享单车上就像加了一道“横梁”。

新京报记者在淘宝、拼多多上搜索“共享单车儿童座椅”后发现,这类商品非常热门,不少店铺该类商品的销量达到数千,甚至上万。其中,销量最好、最受家长欢迎的是一款木板状的前置“儿童座椅”,长50cm左右,宽10cm到20cm之间,厚度2cm左右,重量在500克到1000克之间,材质大多是榉木。其前端和后端都有开口,根据客服向新京报记者展示的安装方法,前端和后端的开口分别卡在车头下方的车架和车座下方的座管后,儿童即可乘坐,“主打方便快捷”。

淘宝上出售的榉木材质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 网页截图

买家留言区内,大多数买家更推荐购买折叠款,“比直板携带方便”。根据商品详情页介绍,每款都能适用于三四个甚至更多品牌的共享单车,客服称能够兼容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共享单车,如果车型特殊,店内还提供定制“儿童座椅”的服务。

客服介绍,商品适用于2岁到12岁区间、身高在145cm以下、体重在50kg以下的儿童。客服推荐购买带坐垫、脚踏、背包的套装,新京报记者发现,脚踏非常简陋,由一根带子挂在木板上。单独买一个“儿童座椅”大概八九十元,套装则100多元。

记者询问客服,如何保障乘坐“儿童座椅”的儿童安全,客服发来了搭配使用的“安全带”链接。新京报记者点开链接看到,该“安全带”是将成人和儿童腰部绑在一起的腰带,材质为牛津布。

除了最受欢迎的木板状“共享单车儿童座椅”,还有一种铝合金材质的前置“共享单车儿童座椅”。这种座椅加装在共享单车上,也类似装了一个横梁,但梁上自带坐垫,座位前方还有扶手,个别商品还有护栏,靠锁扣或者螺丝固定在车上。客服介绍这款不仅适用于市面上的共享单车,还适用于家用弯梁自行车,大行、小布等折叠车,但不适用于山地车、公路车等。商品详情图介绍,这类商品大多重1kg左右,适用于1.5岁到7岁区间、身高在1.25米以下、体重在35kg以下的儿童。价格大多在100元到300元之间。

淘宝上出售的铝合金材质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 网页截图

无扶手、易卡脚,线下店铺因安全隐患下架

新京报记者在淘宝尝试下单购买热门款“共享单车儿童座椅”,发现北京地区无法购买此类商品,店家客服解释称类目受限,并给出另一个可以下单的链接。随后记者花费106元购买了一款带坐垫和硬脚踏的套装。

收货后记者发现,这是一个500克左右的折叠木板,坐垫是一块海绵,需要用魔术贴固定在木板上,硬脚踏是塑料材质的,用带子挂在木板上。

记者尝试将其安装在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上,发现其适用于市面上大多数共享单车,但多数需要调节一下座椅高度,只要前后的开口分别卡紧车架,就安装完毕了,只需要几秒钟时间,看起来像给共享单车加了一个“横梁”。记者还发现,该座椅打开时无法达到平整的状态,始终有弧度,折缝很容易夹到手。

座椅上写有提示,“脚踏安装位置务必高于车前轮,尽量向上调节,避免宝宝的脚碰到前轮而受伤。”提示还指出脚踏长度应调节在10厘米内,否则脚容易碰到单车前轮受伤。但记者将脚踏带子调到最短后发现,脚踏下缘仅略高于前轮,距离前轮上缘不足5厘米,稍有不慎就有卡进前轮的风险。

“共享单车儿童座椅”安装在共享单车上,脚蹬距离前轮上缘不足5厘米。 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摄

新京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自行车线下门店发现,这些线下门店均没有售卖前置“共享单车儿童座椅”的。

美利达自行车天坛东路店的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解释说,“共享自行车没有安装后座架,也就是没有正常安装儿童座椅的条件,如果强行安装在自行车座位前面,实在太危险了。”

该工作人员表示,之前他们曾出售过前置儿童座椅,但目前该商品已经下架。“那一款不安全,而且没有围挡,唯一的安全设施就是把儿童跟大人绑在一起的腰带。万一有危险,这种前置座椅也会阻碍家长从车座向前下车。”

捷安特自行车天坛店工作人员也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不售卖共享自行车的儿童座椅,只有家用自行车的儿童座椅。该座椅最高能支撑50kg体重,适合1到7岁的儿童,材质为工程塑料。该儿童座椅也只支持带后座架的自行车,座椅带有防护措施,售价为580余元。

美利达自行车六里桥店出售的两款自行车儿童座椅。 新京报记者 慕宏举 摄

私装座椅被禁止,平台称“出意外不担责”

我国《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使用共享单车时不得载人,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等设备。

《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中规定,禁止未满12周岁的儿童使用车辆,监护人须承担教育和监护责任。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服务协议约定,做到文明用车、安全骑行。且明确指出,不得使用自行车载人,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等设备,确保骑行安全。

新京报记者咨询多家共享单车品牌客服得知,出于安全考虑,共享单车不允许用户加装儿童座椅,“如果引发意外,共享单车企业不承担责任。”

美团的共享单车租赁协议第4条显示,用户使用车辆时,应当始终遵循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内的适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车辆使用地的政策要求。除美团亲子单车外,用户使用车辆的过程中不得载人。美团亲子单车是指车辆带有后座,可以乘坐一名儿童的共享单车,骑行人年龄必须在18周岁以上,后座限载一名2-12周岁的儿童。

李恒告诉新京报记者,骑车带人,尤其是在马路上带未成年人,本身就是不安全的行为。如果遇到高速撞击,如没有安全设施,儿童可能瞬间被甩出,还会造成二次伤害。

李恒表示,他查看过一些前置“共享单车儿童座椅”,发现这些“儿童座椅”存在支撑点不足、不够坚固的问题,容易断裂。而且共享单车的前后轮都没有设计“防卷入护栏”,儿童在前置“儿童座椅”上坐着时,双脚很容易被卷进前轮里,导致受伤。如果骑车人这时重心不稳,扭动车把,还容易扭断儿童的脚,造成骨折。

如果想用家用自行车载儿童,家长可以在前后轮加装“防卷入护栏”。加装儿童座椅时,可以到品牌自行车线下门店,尽量选择有多个支撑点承重的。李恒表示,自行车儿童座椅还没有形成品牌化和规模化,最好由店家或者厂家来加装儿童座椅,一方面可以确定座椅适配所选的家用自行车型号,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自己安装时导致螺丝未拧紧、安全隐患增加的问题。同时,儿童座椅应该配备护栏、扶手和软坐垫,以及安全带。

李恒也指出,安全带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自行车发生侧翻的时候,儿童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可能无法第一时间下车。所以,李恒建议,尽量不要骑自行车载儿童。

安装了“共享单车儿童座椅”的共享单车。 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摄

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慕宏举

编辑 刘倩 校对 贾宁

发布于:北京

责任编辑: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热门阅读排行
© 17货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