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注册免费发布
货源分类
17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莆田鞋 >  莆田鞋靠谱微信代理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莆田鞋靠谱微信代理

发布时间:2020-02-17 15:20:42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莆田鞋靠谱微信代理 现在关于莆田假鞋的生产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许多权威媒体都报道过。怎么说呢,许多高仿鞋你说它是假货都委屈了它,因为跟品牌就是一模一样的生产线下来的,品质可以说是完全不差,只是会少一些防伪标识。甚至还有一个真实的梗:有媒体拿真鞋和莆田假鞋去实验,结果反复测试之后真鞋开胶了,假鞋还是好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的一些品牌选择在莆田建立生产线,随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大品牌纷纷在莆田设厂。“中国制造”成为了这些国际大牌坚实的基础,而这也就诞生了一个庞大的制假造假的市场。早在十多年前,莆田假鞋就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翻到了当时媒体报道:“2007年,纽约市警方从布鲁克林的两处仓库,竟然查获近30万双假耐克,市价超过3100万美元。纽约时报的记者不远万里跑来中国调查此事,发现假鞋得货源来自于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小城市:莆田。”
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我通过身边朋友加了十几个卖假鞋和卖假奢侈品的微商,学习了各种“公司货”“纯原”“原厂尾单”等专业词汇。比较他们这些人我就发现,同一款鞋有的人卖得贵,有的人卖的便宜;有的人微信定位在上海,但发货地在福州,有的人定位在莆田,但发货在东莞。我就明白,这些人里面也分代理的层级,有的人就是另一些人的上线,自然卖的也便宜。于是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层层筛选,终于找到了一位大叔,应该是最源头的供货商。

这位大叔也看我出手阔绰也不废话,就很热情地给我吹嘘了不少半真半假的事,但我提炼出了不少有效信息来。首先他讲他确实是第一级的代理,直接从代工厂拿货的,再往上就不会做零售的生意了;而他之前也是做批发的,现在年纪大了就把批发的代理都交给了儿子,自己闲着也没事就做点零售,跟年轻人聊聊天图个乐呵。他说他卖的这些鞋,跟真鞋几乎完全一样,甚至商标都能给你做出来,唯一有些欠缺的就是埋线和鞋盒的水印。他信誓旦旦地保证,他的鞋随便去那些验货,不过退款,这些鞋能真到什么程度,只要不拆开来看,行家也看不出假来。但是他讲:真要自己穿,谁舍得拆开毁了呢,除了“那些闲得慌的媒体们”。


大叔说,他们就住在阿迪耐克的代工厂旁边,当年大公司的生产线搬进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很快就给山寨一个一模一样的生产线出来,在莆田各个小厂开花结果,大量“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就流入了假鞋市场。之后就算阿迪等大牌普遍选择在越南生产,但也难不住“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莆田男儿。就跟间谍潜入敌国刺探情报一样,很多大牌新款,还没在市面销售呢,这边中国的假鞋就生产出来了。
最有趣的是,大叔还义愤填膺地说,他的鞋是真正的“原厂货”,代表着“莆田生产”的最高水准,没想到现在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好多明明不是我们复刻的原代工厂高标准生产线生产的假鞋,都在售假的时候宣称是我们“原厂货”了,年轻人你要擦亮眼睛啊,他们那些鞋也就算偏偏外行,可是经不起验的啊。
我感慨这真TMD是时代的讽刺啊,一个“假货”的符号都开始被别人造假了,这种荒谬足以写进契诃夫的小说里了。
上图就是一款关于假鞋的软文,都开始用什么“莆田好鞋选购技巧”“打着厂家直销旗号的骗子”的描述了,这比贼喊捉贼还要搞笑。在我的试错过程中就已经发现,现在假鞋市场鱼龙混杂,甚至出现了很多冒充莆田假鞋的“假鞋”,就是上面说的假货甚至也开始被人造假了。因为“莆田鞋”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很多不知道哪里生产的劣质产品都会冒充“莆田鞋”去销售,会比高仿鞋卖的再便宜一个档次,但除了样子跟真鞋相差无几之外,质量残次地一塌糊涂。廉价货和残次品共存,跟微商化妆市场一个道理。
所以就像我讲微商的两重原罪一样,这些卖假鞋的,多年以来以假充真赚取暴利,这个原罪同样跑不了的。大叔很坦诚地跟我说,他们还算好,卖假就会磊磊落落承认这是假货;但是,早年间那些阿迪耐克的代工厂,生产大公司的货,一条生产线开个一两个月就够了,其他时间也不能闲着啊,“顺手”多生产了一些,这些产品都通过种种见不得人的暗箱操作流入大公司认证的国内外的供应商里,由此洗白为“正规渠道”,赚取十数倍的利润。这一渠道更加暗黑,甚至是这些假鞋商都无法染指的。所以这就不仅仅是李鬼假冒李逵的问题了,这是李鬼光明正大的坐进了梁山伯聚义厅,并被宋江认证为正规的“梁山好汉”了。
所以大叔的结论是你在正品渠道买到的鞋,还有可能跟我这里卖的一样,那你还不如图点便宜卖个假货呢。我莫名想起了一个事例,国民党特工头目戴笠,在抗战期间接管了“交通监察局”,这个部门是从税警总团而来,最早是用来查走私收税的;结果戴笠利用自身权利,把这个查走私的部门变成了便利走私的部门,国统区的80多个“检查所站”成为了走私据点,甚至动用美军资助抗战的军用卡车来运输走私品。虽然这两件事情没啥可比性,我就是莫名其妙的想到了。啊,晚期资本主义腐朽如斯。
(二)
还是那句话,我是在客观描述我所见到的这个行业,不是在为他们说话或者洗地。本文的重点,不是在于对制假售假的行业进行道德或法律层面的批判,而是想从另一个维度——从购买假货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去展现背后的社会问题。
如何对购买假鞋的行为进行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购买假鞋、假奢侈品行为,我把它定性为当代消费领域的“卢德运动”。
在工业革命早期,无产阶级虽然遭受严重剥削,但并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于是英国工人就以破坏机器的方式来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他也被称为“卢德王”。这种自发的、暴力的、破坏生产力式的运动被称作“卢德运动”,这是最早期工人运动的形式。
马克思也是用辩证法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卢德运动,一方面认可其进步性:工人有了反抗意识;另一方面也批判其落后性:把机器看做自己受压迫的根源,并没有指向背后的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制度;只是通过破坏生产力表达诉求,非但不能实现自身目的,还会产生倒退的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看待购买假鞋、假奢侈品的行为:首先这是一次对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消极抵抗。毕竟“天下苦秦久矣”,大家受资本主义压榨太多了,一双鞋动辄七八千上万,一个玻璃杯能炒到四位数,这谁遭得住啊。消费主义洗脑从人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入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主观洗脑就是广告轰炸、网红示范等等激发你的购买欲。诸如“消费=快乐”“买买买=对自己好”就是长期以来的心理暗示形成的消费主义洗脑。于是当代年轻人一方面沉迷于“何以解忧,唯有剁手”的感官愉悦,沉迷于购买符号给自己带来的虚荣心和优越感;另一方面陷入在商品高溢价和自身低购买力的痛苦中,结局难逃精神分裂和主体性的迷失。
客观来自于社会评价的话语霸权,比如你说买个几千的鞋球技也不好有啥用,别人会说你穷逼不要酸;你说奢侈品那么贵质量也不好,别人会说你有本事买得起再评价;你说一个白T恤印个logo又蠢又丑,别人说你又穷又不懂时尚;你不化妆出门,恶臭老男人会说你“不尊重”,同龄女性会说你“对自己不好”。我又穷,不买又被别人瞧不起——或者说在受自己虚荣心的折磨,你消费主义还总暗示我不买这个就是low,那我就只好暗搓搓地去买假货了呗。
从厂商的角度来看,也越来越重视时尚性符号的塑造,而忽略了鞋的本质使用价值:是用来运动的。本赛季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有一位潜力新秀,但是在一场强强对话焦点比赛刚刚开始的时候,他因为鞋底开胶不幸受伤下场。就引发网友吐槽,认为耐克鞋越来越看重设计性和流行元素,真正“好用”这一点做得越来越差。
我认识一哥们,父母都是京城干部,从小吃穿不愁,我戏称他是标准的“八旗子弟”。他家里有半面墙都是球鞋,而且喜欢一个球星就把他所有型号的球鞋都要集齐,不为穿,就摆在那里看,标准的消费主义奴隶。他讲他大学的时候买的都是真鞋,几千上万都不在乎,有时候国外发新鞋了花三倍的钱雇当地留学生去排队。但是当他了解到假鞋行业的时候,用他的话讲“甭提多生气了,他妈的一样的东西我花贵十倍的价钱买,我是个傻逼吗?”然后他就开始报复性地购买假鞋,最关键的是买了假鞋之后他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因为之前那些大几千上万的鞋他根本舍不得穿,现在换个几百块的假鞋别不光能走路了,还能小跑,还能大跳。这就是我们一直批判的,符号价值的荒谬,一样的东西凭空增加了一个贵重的符号,你连使用价值的兑现都心疼了。所以我把这种行为定义为发泄式的“卢德运动”:被资本主义割韭菜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有个薅资本主义羊毛的机会了——砸机器一时爽,一直砸一直爽。
但是,就如马克思对于卢德运动的批判,购买假货的“消极抵抗”行为其落后性也显而易见,因为这依然是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框架内,依然追求符号价值所带来的优越感与虚荣心,依然对资本主义的精神奴役俯首称臣。就跟卢德运动通过破坏生产力来抵抗资本主义剥削一样,购买假鞋的运动虽然对大公司有一种报复性的破坏,但是并未有任何进步性于其中。因为购买假鞋,同样是受消费主义潜移默化地影响,去追求一个并不实用的符号价值,只不过因为自身条件受限,只能购买假货而已。
刚接触假鞋市场的时候,我发现假鞋的平均价格是真鞋的十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取决于真鞋被炒到了多少钱),当时我特别激动,你说我又不要八九千的鞋,我买一千出头的Boost系列,照这个比例他们卖一百多,又舒服又实用,我一双的钱我可以买十双给我家里人一人两双,岂不美哉。结果没想到的是,我问了好几款,有一个算一个都没有。卖假鞋的哥们说,你这些款都太便宜了,没人买的。当时我就意识到了,尼玛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消费主义的牢笼,你就是想卖假鞋都逃不出去。
购买假鞋、假奢侈品的行为,反而是变相巩固了资本构建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堡垒。就像我在《新时代的“三座大山”:消费降级、审美滑坡与多元化的丧失》这篇文章里举得我学弟的例子,他们班的男生就形成了一种攀比式地穿昂贵运动鞋的风气。这就形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不是你买了鞋/奢侈品就高人一等,而是你不买就低人一等了。这种风气的形成更加让符号幻象深入人心,下图是体育论坛中对购买溢价鞋还自称自己是“穷学生”的人的嘲讽:
真正的进步是什么,是我彻底批判这种消费主义符号,彻底拒绝追逐景观幻象。但在当今社会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比如说你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尊重自己的意愿,不想化妆就不化妆,但是恰好你的领导、你的重要客户都是直男癌,你的行业就有一种“你不化妆就是不尊重人”的风气,那你也没有太多选择。就像大卫·哈维吐槽的那样,不要说我一边批判消费主义一边使用消费主义产品,你给我说几个没有消费主义溢价的产品来。
所以我们离真正的进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大家只是“卢德运动”或者“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卢德运动还要购买伪造消费主义符号价值的假货,而非暴力不合作的肥宅则是完全杜绝消费主义的影响。肥宅已经完成了社会化人格的自我剥离,彻底与主流世界相隔绝,社会评价不会对他影响一分一毫。但是他们也有被消费主义割韭菜的领域——为自己购买精神鸦片的时候。还有一些人虽然自称“宅”,但本质就是一些亚文化或小众消费圈子的玩咖,圈子内部的风气与消费主义洗脑非常类似,并不是真正剥离了社会化人格的“宅”。
就因为这样的风气牢不可破,所以消费主义景观永远根深蒂固。这一影响是自下而上的。比如我们的代工厂,明明有着很强的轻工业实力,只能沦为消费主义时代最末端的产业链——因为它们只生产产品,不制造符号。所以只能通过夹缝中生产一些假货,去获得一些额外的利益。
就像我上一篇讲微商的文章说的,明明是个质量过关又便宜的产品,你说是国产的就卖不出去,必须要打上韩文包装,伪装成“韩国进口时尚小众品牌”品牌才可以。我们国家有太多的物美价廉的国货不受资本青睐,没有营销打不出品牌,只能依靠微商模式走这种底层丛林法则路线。但厂家也就挣一个卖货钱,真正的大头都被发展代理发展下线野蛮生长的上层微商挣去了。鞋类市场同样有一个类似的例子:
我们有一个国产老品牌:飞跃鞋,诞生于1959年,因为物美价廉实用性高,迅速流行语大江南北。第一年的生产量便高达161.6万双,并在1964年评为全国同类产品第一名。但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大牌的冲击,飞跃鞋的市场被大幅挤压。很快,生产飞跃的老厂房因为严重亏损已搬到上海市郊,而工厂则更愿意以较低的价格来为国际知名鞋品牌代工,却不愿研发新的款式。
但是在十多年前,法国经销商帕特里斯·巴斯蒂安在中国学习武术时,通过练习武术的大爷大叔们见识到了飞跃鞋,随机在欧洲抢注了这个品牌,并进行了一些列的时尚包装,原本款式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打上了“DesigninParis”的符号,并且把价格从几十人民币一跃卖到了99欧元——翻了将近二十倍。同时,飞跃鞋用的是硫化工艺,天然橡胶加入硫磺后,放在几百摄氏度的密闭空间里加热,这样生产出来的鞋子不易老化开裂,弹性好,耐热,最关键的是没有使用有毒胶水,很快就风靡欧洲市场。
在谷歌图片搜索中,排名第二的图片描述,把这位抢注商标抄袭设计的法国小偷描述成为“飞跃重生”的最大功臣,可以说是莫大的讽刺。他做了什么呢?品牌是中国的,设计原型是中国的,材料工艺是中国的,他只是为这双鞋增加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时尚符号,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三)
我为什么分析假鞋行业,是因为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消费主义景观幻象的荒谬。完全一样甚至质量更好的假鞋,比正品鞋便宜十分之一还多,这不就是恰恰体现了这些产品超高的符号价值溢价么?所以我不是在推荐大家购买假鞋,中心思想是想让大家明白,不要去追逐一个符号,无论阿迪耐克还是飞跃回力,自己穿着舒服、实用性高才是根本。
有人说,假鞋的材料并不值很多钱,但是研发成本、设计成本都很多,你买假鞋是不是就抹杀了科研人员、设计师的劳动呢?
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那么我们就要分析,诸如阿迪耐克等高仿品牌,如此昂贵的运动鞋,究竟是设计研发的溢价,还是品牌营销的溢价呢?飞跃鞋就是很好的例子,一双鞋从几十块人民币卖到了99欧元,这笔差价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还有一个更经典的例子,国产良心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之后引发了不小争议,其中一个普遍立场是:药厂花了大成本去研发,因此他们有“资格”把救命药定这么高的价格。另外违法就是违法,公安机关对走私的打击、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是情理之中。那我们不禁要问,病人吃不起药濒死的困境,究竟要归罪于谁呢?
专利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为规范市场行为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但也产生了天价救命药或一些大型跨国企业靠“专利垄断”打压新兴企业的副作用。就像资本跟主义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但也伴随着征服、奴役、掠夺、杀戮、剥削等黑暗历程。这些都是一页纸的正反面。
最关键的问题是,专利制度保护究竟是科研人员的权益,还是医药巨头跨国资本的权益?说句通俗点的话就是,这个要卖的再贵,科研人员也不会多拿多少钱。考虑到各大跨国公司对于“科研民工”的激励程度,专利制度对于创造发明的积极性的正面意义也不能过高估计。这是我微博上《我不是药神》影评下的一些评论,其实很说明问题:
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药品的研发都是有大量的财政资金的支持的,新药研发失败的成本并不是医药公司完全负担的,但是成果却被医药公司独占。曾经有议员提出过公共资金参与研发的药物不设专利一说,但是在医药公司支持的游说集团的操作下胎死腹中。用纳税人的钱支持开发新药,专利归医药公司所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赤裸裸的资本主义精神啊。
专利制度其实是资本主义变得一个“戏法”:把本属于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变成了可以增值的资本。而资本的要义就在于躺着增殖,日入斗金。比如最近的一个新闻,一家公司用了微软雅黑这个字体,赔偿了两千多万。但这笔赔偿跟研发字体的员工没什么关系吧?就好比当年国家建设高速公路,为了节省成本把不少路段建设包给了私人,现在年年收费,早就收回成本了也没停,这就是资本的增殖。也没听说哪家老板,把高速公路收的费分给当年修路的工人的。
再举一个更通俗易懂的例子,最近因为“翟天临学位”事件而被波及的知网,2017年营收为9.72亿元,净利润高达1.96亿元,毛利率达到了61.23%。知网的盈利主要是靠机构和个人购买论文下载实现的,这比费用非常可观。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很多高校都难以承担知网昂贵的费用:
2016年3月31日,北京大学在官网上贴出了知网即将停用的通知——“图书馆订购的’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2015年合同期已到,由于数据库商涨价过高,图书馆目前正在全力与对方进行2016年的续订谈判,上一年度合同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期满后数据库商随时可能中断北大的访问服务。”次日,北大还发表声明称:“我们仍在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谈判,努力坚持争取到合理的条件,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同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就已经发布了知网的停用通知,通知表示,2000年以来同方知网公司对该校的报价,每年价格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知网拿着全国学术研究者的论文去搞付费下载,但是论文的作者有收到一分钱么?不仅如此,论文查重还要被收一笔高昂的费用。这就是资本收益:躺着挣钱,一本万利。诚然,知网在最初建设时付出了不小成本,这是我们都承认的。但这就好比建设高速公路一样,连本带利早收回来了,还在盘剥往来车辆的过路费。最关键的是,维护高速公路的工人,连一分钱都分不到,甚至还要倒贴钱请人检查自己的工作。对于知网我有一个定性,它就是“依靠垄断权力割全国学术研究者韭菜的知识税收机构”。
如果我们把奢侈品和市场品牌的符号溢价,定性为一种资本收益,就很好理解了。
有读者问,怎么看一些独立设计师还有亚文化消费品如jk、汉服、lo裙等卖出很昂贵的价格?我认为这要区分劳动收益和资本收益,本身亚文化群体就比较小众,这其中设计与生产成本自然跟跨国公司大资本操作不能同日而语,我们要尊重这些小手工业者的劳动成果,亚文化圈子确实有很重的攀比、虚荣等消费主义风气,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符号价值的资本溢价。
“资”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资本增殖为首要目标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收集了上万条数据,横跨人类经济发展数百年,得出的一个核心结论就是资本收益远超于劳动收益,甚至远超于经济增长——即那个核心公式“r>g”。从另一个角度这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的绝大多数红利都被资本,以及其人化的体现——资本家所占有了。

责任编辑:chao432787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热门阅读排行

机构最新动态

实力商家展示

  • 莱州结力工贸有限公司
  • 新乡市川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新乡市川海网络有限公司
  • 莱州结力工贸有限公司
  • 化妆品
  • © 17货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