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方便面怎样拿货(让白象方便面回到超市货架)(完全解读篇)
白象方便面怎样拿货(让白象方便面回到超市货架)(完全解读篇),
白象方便面怎样拿货(让白象方便面回到超市货架),
315央视晚会,作为一年一度消费者权益日,打假成为每年3月蹦的最紧的神经。
不知多少企业高管315央视晚会会坐在电视机旁,精神高度紧张。因为对于315晚会的威力,不言而喻。特别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国家也好,消费者也罢,从不含糊,只要出事,这个品牌基本就会本人放弃。
2022年的315与往年一样如期播放,随着报道话题和画面进入“土坑酸菜”,很多消费者看了之后相信打死再不也会食用那两个被曝光的方便面品牌。
而身居中国方便面市场份额第四,不太起眼的白象方便面却意外火了,火的程度不亚于鸿星尔克那次。
01
不堪入目的土坑酸菜
这酸爽,不敢相信
估计有很多消费者都听过“这酸爽,不敢相信”的广告语,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这儿就不赘述。
正如这句广告词描述,当315晚会播放出“土坑酸菜”的视频和画面,我们是真的感觉到了“这酸爽,不敢相信”。
315晚会直播酸菜问题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3月15日晚,2022年“3·15”晚会对没有任何食品安全保障的“土坑”酸菜进行曝光。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被点名,员工们在“土坑酸菜”上面踩来踩去,有光着脚的,有穿着雨靴的,还有的直接抽完烟,把烟头直接扔到酸菜里。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还是“这酸爽,不敢相信”。而被点名的插旗菜业官网显示,公司合作企业有康师傅、统一、五谷渔粉等知名企业。
当晚各大电商平台,超市便下架了所有相关产品。随后,康师傅、统一纷纷发布致歉声明,内容大致都是“管理失误”、“积极整改”云云。
02
白象方便面火了
像鸿星尔克一样
这次白象方便面火了,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冬奥会期间,白象被爆“雇佣员工中有近三分之一是残障人士”登上热搜,被网友圈粉。
2.今年315晚会“土坑酸菜”事件,白象官微发表了一条微博:一句话,没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
3.去年河南水灾,白象为灾区捐款500万和免费物资。
这大概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用白象的话说那就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白象作为冬残奥会的赞助商,其雇佣员工中有近三分之一是残障人士,白象还将他们称为“自强人”。北京冬残奥会期间,白象唯品会平台销量涨幅近200%、抖音官方账号粉丝增加了近20万。本次土坑酸菜事件后,白象方便面更是登上了京东、天猫、淘宝方便类目的头名,直播间更是出现了“野性消费”,白象官方呼吁消费者“理性消费”。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方便面市场,康师傅、统一、今麦郎销售额分别占46%、15%、11%,稳定在前三名的地位,白象的份额仅为7%,已经很难在超市的货架上看到它的身影了。
不错此次事件后,白象方便面出现在各大超市已经成了“必然”,相信很多超市采购都在和白象方面接洽,这种结果是必然的。
03
理性消费是信任
野性消费是抛弃
在央视记者暗访“土坑酸菜”相关负责人时,当事人的回答确实让人“不敢相信”。
“土坑酸菜”相关员工再被暗访时说:“就是国内的产品,你到了消费者手里面,里面有一点树叶,有一点纤维,顶多罚你一千(元)两千(元),这个如果到国外去了,至少是罚十万(元)。”
使用土坑酸菜所加工的成品中,可能会含有一些杂质,由于经过了切碎等多道工序,肉眼很难发现。
笔者在看到这样的回答时,确实不知道该怎么说,从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到2022年的“土坑酸菜”事件,其实归根结底都是食品安全问题。
用网友的话来说,还是违法成本太低。当然这也从上面央视暗访的企业员工回答中来看出来,一句“顶多罚你一两千”可以看出这些黑心企业的底线是用“罚款”来衡量。
消费者的理性来源于对品牌的信任,消费者的野性则来源于对品牌的抛弃。
市场竞争下,一方面是政府监管,一方面是消费者选择,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管,我想消费者最终会用脚投票。
在零售“人、货、场”三要素中,人是链接货与场的桥梁,桥梁都断了,货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时代,别欺骗和伤害消费者,也许下一个抛弃的就是你。
可能因为“市场份额低(销量低、货架产值低)”“进场费”等原因,白象再很多超市和大卖场没有进场,我们呼吁,让白象方便面回到超市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