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第三年,我看到更美好的发生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们
2021年还剩最后3天时,才赫然惊觉:出门不用戴口罩,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这两年,有人出生,有人去世,有人崩溃,有人坚强。我们一起经历了停工停课,居家隔离,绷紧神经;
这两年,新冠疫苗与变异株赛跑,从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到最新的奥密克戎;
虽偶有失落与沮丧,但国家和白衣天使为我们筑起生命之墙,也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温暖和力量;
也是在这两年,在不同城市的上千份流调报告里,我看到了当代成年人的真实生活。
前段时间,徐州一位确诊感染者的轨迹,让无数人看得心疼。
他是一位设备工程师,到徐州出差调试设备。
他的行程,出奇的规律。每天都是上午去游乐园,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回到酒店休息。
因为工作到太晚,他每次解决晚餐的方式,就是去附近用上几分钟时间吃几口快餐。徐州当地的特色菜,把子肉,地锅鸡,蜜三刀,他都没去品尝过。
而唯一没吃的那次,是因为工作到11点,快餐店已经关门了。
而且,抵达徐州那天,是这个44岁男人的生日。但他的生日,既没有礼物,也没有饕餮大餐。他只是在结束一天的奔波后,想尽快休息,好开始第二天的工作。
有人说,他的轨迹里,只有工作,没有生活。但,这又何尝不是真实的人生呢。每天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匆忙忙吃上一顿饭,然后在疲倦中睡去。
也是11月,大连,一位患者的流调报告,同样戳心。
他是一家电公司的售后员工。确诊前的5天,每天的行程,都是背着工具箱,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维修家电。
仅在4号这一天,他就跑遍了一个停车场、3个小区、3个店铺。
短短5天内,他去的所有地方,距离加起来超过40公里,相当于跑遍了半个大连。等每天结束工作后,他都会去面馆吃一碗拉面。
在这四天行程报告里,他连吃了四天。
而这,很可能就是他过去一年,甚至很多年中,再寻常不过的一天:每月拿着5000多的工资,每天吃一碗10多块钱的拉面。
有人说:「世人慌慌张张,不过碎银几两。」
可也正是这几两碎银,能解万种忧愁。在你我看不到的角落,还有太多这样的人,每天为了生计,四处奔波。
这,就是无数人的写照。
早些年,曾有篇文章,叫《每个夜钓的人,都是中年生活的幸存者》。
每晚十点,来北京护城河畔钓鱼的人,比水里的鱼还多。他们之中,有人生意失败欠债,也有人在公司被客户、领导挑剔,也有人父亲身患重病,等待手术。
对他们来说,能否钓到鱼不重要。重要的,是短暂逃避现实的压力。
有的压力,是来自事业瓶颈。
就像这位,在北京顺义爆发疫情时,引起全网关注的男人。
他住在顺义,但工作,在25公里外的海淀。这意味着,他每天要花3小时的时间在通勤上。在他的流调表上,每天早上7点出发,晚上7点回家,就是他的日常。
34岁的他,因在工作上无法突破,在备考清华大学研究生。
一个白天上班,周末要花两整天时间陪孩子,甚至还要偶尔出差的父亲,如何准备考研?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在晚上忙完一天的工作,妻子孩子睡去后,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
还有的压力,来自家庭。
比如今年6月,深圳公布流调报告时,其中一对夫妻的轨迹。
流调报告上显示,妻子30岁,丈夫35岁。丈夫每天早上去深圳工作,晚上回到东莞。妻子,则住在东莞,带着2岁的娃,平时上班,周末做兼职。
在6月15日,这短短的一天,丈夫就花四个多小时,来回往返了五个地方马不停蹄,还去送了孩子上学。
因为在东莞买房,两人过上了双城生活。
有人说,他看到了一个「搞钱上瘾」的深圳人。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个中年人的担当。
人到了中年,到底意味着什么?
张爱玲说:
中年男人时常觉得孤独,是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是的,没人想披星戴月地忙,可总有些责任,要一个人扛。
去年6月,北京出现疫情时,有很多人,注意到了一位外卖小哥。
在这半个多月里,他去过无数地点,但他的流调轨迹上,却只有一句话。因为已经多到无法统计了。
他每天要送出约50单外卖,范围覆盖四个区:西起南苑路,东至周庄村,北起天坛东门,南至榴乡桥。
如果不是这次确诊,可能会没人注意这一天:每天早上7点出发,工作到晚上9点。然后再骑电动车,去接在商场工作的妻子。
每天送50单外卖是什么概念?
如果按每天14个小时计算,除去中午休息一小时外,每平均每15分钟,就要完成一单外卖。
也不只是在北京,这两年的流调报告里,也出现了许多不为大众熟知的城市和职业。他们同样因为工作,忙得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
就像今年8月份的郑州,公布了138份流调报告。
这其中,有一位出租车司机,而他的妻子也同样被确诊了。
夫妻二人共同经营着一辆出租车,妻子开早上和上午,丈夫开下午和晚上。两人24小时轮流开,哪怕出现疫情,也没停下。
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城市,最不缺的就是那些努力生活的人。
每个成年人的流调,都是一副人间速写;
每个流调轨迹的背后,都是城市本来的面目,是无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的缩影。
而他们,可能是你、是我、是无数个不同面孔的普通人。
那一条条时间线上的行踪,一半是来自生活的种种艰辛,一半是面对种种艰辛、却咬牙挺住的坚毅。
没有谁活得比谁容易,只是有人依旧在努力让美好发生。
作家猫姐讲过一件事。
很多年前,她作为新人刚入行时,有次需要凌晨三点到片场,跟拍一个广告。一月刺骨的寒风,让她边走边吐槽,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
可当她到之后,发现场地灯火通明,几十号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准备着。制片小姑娘看到她,递了一杯热豆浆和烧饼,说:「趁热吃,吃完就不冷了。」
她那一刻感慨道,这就是生活。
是的。
生活就像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每一个风尘仆仆的普通人,都是各自人生中的勇者,各自家庭中的英雄。
尽管他们背负着压力,但面对困难挫折,依旧没有停下,而是选择用自己的双手,踏实地在生活中不断奋斗,创造价值,坚信自己可以创造更好。
哪怕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小家能多添置一个大件,让一起打拼的爱人能露出更多微笑;
哪怕只是,为了给孩子一份Ta最想要的生日礼物,让孩子能拥有一个更轻松快乐的童年;
哪怕只是,为了让远在老家的父母,能够安享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正如成立七周年的微众,同样靠双手推动科技领先的互联网银行,也在一直努力让不同的双手,平等地享受银行服务,陪伴更多的人向更好前行。
自成立之日起,微众银行从「细微」处着手,化繁为简,初心不改,依托数据科技能力,不断推出普惠型金融产品及差异化服务,努力让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获取可持续金融服务的权利。
新冠第三年,站在2021年的尾巴上,我想起《千与千寻》中的一句话: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新的一年,依然可期。
就让我们一起,解锁美好,蓄力向上!
- THE END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声明:本信息来自互联网转载,本站仅仅分享信息不保证真实性、实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大家不信遥不传遥。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又或者信息不真实等情况请发邮件到2435147949@qq.com 告知,本站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